地名:西張鎮(zhèn) | 隸屬:忻府區(qū) |
區(qū)劃代碼:140902106 | 代碼前6位:140902 |
行政區(qū)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qū):華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晉H |
長途區(qū)號:0350 | 郵政編碼:034000 |
轄區(qū)面積:約114.2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2.64萬人 |
人口密度:約23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西張村 | ~201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西張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西張生產大隊、西張大隊。1968年9月,更名為西張大隊革命委員會…[詳細] |
東張村 | ~202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東張村地處半丘陵地帶,位于城南10里處。東至大南宋5里,南至水峪10里,西至西張1里,北至東曲5里。村名來歷,與西張相同。全村占地6343.1畝,耕地…[詳細] |
東曲村 | ~203 | 村莊 | 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東曲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東曲生產大隊、東曲大隊。1968年9月,更名為東曲大隊革命委員會…[詳細] |
木芝村 | ~204 | 村莊 | 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木芝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木芝生產大隊、木芝大隊。1968年9月,更名為木芝大隊革命委員會…[詳細] |
韓巖村 | ~205 | 村莊 | 韓巖,地處半丘陵地帶,位于城南10里處。東北至西張5里,南至新宅子6里,西南至班莊5里,北至木芝5里。韓巖村早年以韓姓為大戶,河溝里多是石灰?guī)r,故名韓…[詳細] |
巖峰村 | ~206 | 村莊 | 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巖峰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巖峰生產大隊、巖峰大隊。1968年9月,更名為巖峰大隊革命委員會…[詳細] |
鴉兒坑村 | ~209 | 村莊 | 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鴉兒坑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鴉兒坑生產大隊、鴉兒坑大隊。1968年9月,更名為鴉兒坑大隊革…[詳細] |
水峪村 | ~210 | 村莊 | 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水峪村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水峪村生產大隊、水峪村大隊。1968年9月,更名為水峪村大隊革…[詳細] |
曹村村 | ~214 | 村莊 | 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曹村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曹村生產大隊、曹村大隊。1968年9月,更名為曹村大隊革命委員會…[詳細] |
十家村 | ~215 | 村莊 | 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十家村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十家村生產大隊、十家村大隊。1968年9月,更名為十家村大隊革…[詳細] |
南莊村 | ~216 | 村莊 | 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南莊村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南莊村生產大隊、南莊村大隊。1968年9月,更名為南莊村大隊革…[詳細] |
紫巖村 | ~217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紫巖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紫巖生產大隊、紫巖大隊。1968年9月,更名為紫巖大隊革命委員會…[詳細] |
魏家莊村 | ~218 | 村莊 | 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魏家莊村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魏家莊村生產大隊、魏家莊村大隊。1968年9月,更名為魏家莊…[詳細] |
雙堡村 | ~219 | 村莊 | 雙堡村位于忻府區(qū)城東七公里處,西距紫巖鄉(xiāng)政府2公里,南至本鄉(xiāng)興旺莊村,東臨董村,北至本鄉(xiāng)魏家莊村,全村總面積9020畝,其中耕地面積7300畝,屬于半…[詳細] |
東南宋村 | ~220 | 村莊 | 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東南宋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東南宋生產大隊、東南宋大隊。1968年9月,更名為東南宋大隊革…[詳細] |
北宋村 | ~221 | 村莊 | 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北宋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北宋生產大隊、北宋大隊。1968年9月,更名為北宋大隊革命委員會…[詳細] |
大南宋村 | ~222 | 村莊 | 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大南宋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大南宋生產大隊、大南宋大隊。1968年9月,更名為大南宋大隊革…[詳細] |
興旺莊村 | ~223 | 村莊 | 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年9月,設立興旺莊村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興旺莊村生產大隊、興旺莊村大隊。1968年9月,更名為興旺莊…[詳細] |
地名由來:
相傳,明初從洪洞縣大槐樹下遷來張姓者在此定居,村名為張村。后來洪水將村子一分為二,河東為東張,河西為西張,鎮(zhèn)政府駐西張,故名西張鎮(zhèn)。
基本介紹:
西張鎮(zhèn)位于忻府區(qū)城東南5公里處系舟山腳下,屬半平川半丘陵區(qū)。東與董村鎮(zhèn)相鄰,南靠五峰山與陽曲縣接壤,西與蘭村鄉(xiāng)交界,北與秀容辦事處毗鄰。
全鎮(zhèn)轄18個行政村,24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11313戶,26424人,均為漢族,總面積114.2平方公里。全鎮(zhèn)耕地面積79378畝,林地14750畝。主要農作物有玉米、辣椒、豆類、薯類、谷類等,生產以農業(yè)為主。境內有忻宏線、豆紫公路東西通過,忻金線、高速連接線貫穿南北,村村通有水泥公路,交通方便。
轄區(qū)內擁有國家4A級景區(qū)禹王洞、元好問紀念園、貂蟬陵園、福田寺、讀書山等自然人文景觀,旅游資源豐富。
西張鎮(zhèn)黨委下設1個黨總支(下設3個黨支部分別為
榮譽排行:
2023年11月,西張鎮(zhèn)被山西省愛國衛(wèi)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23-2025年山西省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
2020年8月,山西省愛國衛(wèi)生運動委員會命名西張鎮(zhèn)為2020-2022周期山西省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
文化旅游:
北宋西廟,位于忻府區(qū)紫巖鄉(xiāng)北宋村西。坐北向南,占地面積4389平方米。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jù)正殿梁架題記,元至正二年(1342)、清康熙年間(1662—1722)、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重修。
真容寺,位于忻府區(qū)紫巖鄉(xiāng)紫巖村中。坐北向南,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現(xiàn)存為明清建筑。有大佛殿、關帝殿、奶奶殿、龍王殿等。除大佛殿為明代遺存外,余皆為清代遺構。大佛殿面寬三間,進
畢威墓,位于忻府區(qū)紫巖鄉(xiāng)雙堡村西北200米處。墓主人畢威,生卒年代不詳,官至戶部侍郎。墓地坐北向南,東西10米,南北20米,分布面積200平方米。封土殘留很小,基本夷平。墓區(qū)存元大德十一年(
歷史沿革:
1953年,設西張鄉(xiāng)。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將西張、紫巖兩個鄉(xiāng)合并組成火箭公社。
1961年分設公社時,西張單獨成為一個公社,1984年9月為西張鄉(xiāng)。
2019年合并紫巖鄉(xiāng)改為西張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