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惠安堡鎮(zhèn) | 隸屬:鹽池縣 |
區(qū)劃代碼:640323102 | 代碼前6位:640323 |
行政區(qū)域:寧夏回族自治區(qū) |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寧C |
長途區(qū)號:0953 | 郵政編碼:750000 |
轄區(qū)面積:約1050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1.49萬人 |
人口密度:約1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2個社區(qū)、1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惠安社區(qū) | ~00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因社區(qū)位于惠安堡鎮(zhèn),所以得名惠安社區(qū)!盎莅病痹⒁饣轁善桨病![詳細] |
惠寧社區(qū) | ~003 | 鎮(zhèn)中心區(qū) | 惠寧社區(qū)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121,為鎮(zhèn)中心區(qū)。…[詳細] |
楊兒莊村 | ~201 | 村莊 | 1983年成立至今![詳細] |
隰寧堡村 | ~202 | 村莊 | 1958年成立隰寧堡人民公社隰寧堡大隊,1976年設立惠安堡人民公社隰寧堡大隊。1984年改為隰寧堡村,成立隰寧堡村村民委員會,屬惠安堡鄉(xiāng)人民政府管理…[詳細] |
大壩村 | ~203 | 村莊 | 大壩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杜記溝村 | ~204 | 村莊 | 1976年增設杜記溝大隊,屬惠安堡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杜記溝村,成立杜記溝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狼布掌村 | ~205 | 村莊 | 1984年成立狼布掌村村民委員會,屬惠安堡鎮(zhèn)人民政府管理![詳細] |
老鹽池村 | ~206 | 村莊 | 相傳在明朝,朝廷從戰(zhàn)略方面考慮,在此地設驛站、重修城堡,因其東2公里處有一個鹽池,故得名鹽池城,后來因在別處又新建了一座鹽池城,便將該城稱為老鹽池城,…[詳細] |
萌城村 | ~207 | 村莊 | 1964年成立隰寧堡人民公社萌城生產(chǎn)大隊,1976年改為萌城公社萌城大隊。1984年改為萌城村,成立萌城村村民委員會,屬萌城鄉(xiāng)人民政府管理。2003年…[詳細] |
四股泉村 | ~208 | 村莊 | 因村旁有四條溝泉水匯積成一口水井而得名四股泉。…[詳細] |
麥草掌村 | ~209 | 村莊 | 1986年設立麥草掌村,成立麥草掌村村民委員會,屬惠安堡鎮(zhèn)人民政府管理![詳細] |
林記口子村 | ~210 | 村莊 | 早年林姓人家居住在狼布掌的山口處,得名林記口子,一直沿用至今![詳細] |
杏樹梁村 | ~211 | 村莊 | 因村中以前有幾棵古老的大杏樹,故得名杏樹梁![詳細] |
惠安堡村 | ~212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村名源于附近的惠安堡古城。1958年設立惠安堡生產(chǎn)大隊,1984年行政體制改革,改為惠安堡鄉(xiāng)惠安堡村。成立惠安堡村村民委員會,2003年撤鄉(xiāng)并鎮(zhèn),劃歸…[詳細] |
惠苑村 | ~213 | 村莊 | 惠苑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明嘉靖六年(1527年)巡撫、都御史瞿鵬筑堡,以“惠政安民”意命名,鎮(zhèn)以堡名。
基本介紹:
鹽池縣轄鎮(zhèn)。1949年置六區(qū),1958年改惠安堡公社,1984年置鄉(xiāng),1994年建鎮(zhèn)。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86公里。面積523.4平方公里,人口1萬。吳(忠)環(huán)(縣)公路縱貫鄉(xiāng)境。轄惠安堡、楊兒莊、隰寧堡、李大灣、杜記溝、狼布掌6個村委會和惠安堡、泵站2居委會。有煤、食鹽、石銀砂、粘土、沙礫石等礦產(chǎn)資源。合資惠安金屬鎂廠正在興建之中。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糜子、谷子、蕎麥、油料作物。二毛裘皮名揚中外;莅脖、隰寧堡均為明代建筑。
惠安堡鎮(zhèn):總面積1050平方千米,人口21259人,轄13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鎮(zhèn)政府駐惠安堡村。
榮譽排行:
2014年7月,惠安堡鎮(zhèn)被國家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zhèn)。
文化旅游:
惠安堡語錄塔位于惠安堡鎮(zhèn)中心廣場,為鹽池縣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塔基外擴5米為保護范圍
萌城戰(zhàn)斗舊址位于惠安堡鎮(zhèn)萌城行政村沙坡子自然村,為鹽池縣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舊址四周外擴5米為保護范圍
施記天池堡址位于惠安堡鎮(zhèn)麥草掌行政村施記天池自然村,為鹽池縣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堡址墻體四周外擴5米為保護范圍
歷史沿革:
秦朝,惠安堡為西戎之地。
西漢,又在寧夏平原增設靈州、靈武廉縣,屬北地郡所轄。
秦漢,惠安堡先為富平縣地,后為靈州縣地。
魏晉南北朝,惠安堡仍為靈州轄地。
西魏與北周,靈州為寧夏地區(qū)最高的行政機構管理著包括惠安堡在內的廣大地區(qū)。
隋朝,改靈州為靈武郡。
下轄回樂等六縣,惠安堡為回樂縣轄地。
唐朝,惠安堡為溫池縣地。
溫池縣為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建置,因建于溫泉旁而得名,這是惠安堡歷史上有明確記載的最早政區(qū)名
區(qū)劃:寧夏·吳忠市·鹽池縣·惠安堡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