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新巴爾虎左旗 | 隸屬:呼倫貝爾市 |
區(qū)劃代碼:150726 | 代碼前6位:150726 |
行政區(qū)域: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 地理分區(qū):華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旗 | 車牌代碼:蒙E |
長途區(qū)號:0470 | 郵政編碼:021000 |
轄區(qū)面積:約22000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3.7萬人 |
人口密度:約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2個鎮(zhèn)、6個鄉(xiāng)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嵯崗鎮(zhèn) | 8224人 | 2339km2 | 嵯崗鎮(zhèn)東與陳巴爾虎旗交界,西南與吉布胡郎圖蘇木毗鄰,西北與滿洲里市、扎賚諾爾區(qū)相連,北隔額爾古納河與俄羅斯相望(邊境線總長96公里)。東距呼倫貝爾市中…[詳細(xì)] |
阿木古郎鎮(zhèn) | 2.06萬人 | 495km2 | 阿木古郎鎮(zhèn)位于大興安嶺西麓,蒙古高原東部,新巴爾虎左旗的中部,地處丘陵高崗地帶,西南為平川,地勢平坦,東、北為沙丘,南部有小范圍的沼澤濕地。阿木古郎鎮(zhèn)…[詳細(xì)] |
新寶力格蘇木 | 3200人 | 3599km2 | 新寶力格蘇木成立于2006年6月,由原來新寶力格蘇木和新寶力格東蘇木及新寶力格西蘇木合并而成。地理上東與陳巴爾虎旗接壤,隔輝河與鄂溫克族自治旗相望,西…[詳細(xì)] |
烏布爾寶力格蘇木 | 5972人 | 5831km2 | 烏布爾寶力格蘇木(蒙古語意為“向陽泉水”)地處新巴爾虎左旗東南部,東以輝河與鄂溫克族自治旗為界,南與罕達(dá)蓋蘇木相鄰,西與蒙古國接壤,北接阿木古郎鎮(zhèn)。土…[詳細(xì)] |
罕達(dá)蓋蘇木 | 1514人 | 1513.25km2 | 罕達(dá)蓋蘇木(蒙語意為“駝鹿”),位于新巴爾虎左旗南部,距旗所在地阿木古郎鎮(zhèn)135公里。西與蒙古接壤,南與興安盟阿爾山市交界,東部、北部與烏布爾寶力格蘇…[詳細(xì)] |
吉布胡郎圖蘇木 | 1400人 | 2046km2 | 吉布胡郎圖(蒙語意為“雄壯”)蘇木,位于新巴爾虎左旗西北部,東與新寶力格蘇木相鄰,南和甘珠爾蘇木接壤,西與新巴爾虎右旗交界,北與嵯崗鎮(zhèn)連接,毗鄰北方第…[詳細(xì)] |
甘珠爾蘇木 | 3405人 | 3140km2 | 一、基本情況
甘珠爾蘇木位于東經(jīng)117°34'~118°29',北緯48°00'~48°38',地處呼倫貝爾西南端、大興安嶺北麓,新巴爾虎左旗西…[詳細(xì)] |
嵯崗雙娃牧場 |
地名由來:
雍正十年(1732年),清政府將部分巴爾虎蒙古人從原居住地大興安嶺以東部特哈一帶遷到今陳巴爾虎旗地;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政府又把居住于喀爾喀蒙古(位于今蒙古國)車臣汗部自愿加入八旗的2400多名巴爾虎蒙古人遷駐克魯倫河下游和呼倫湖兩岸,即今新巴爾虎左、右兩旗境內(nèi)。為有所區(qū)別,早前1732年遷入的叫“陳巴爾虎”,后來1734年遷來的叫“新巴爾虎”。
基本介紹:
新巴爾虎左旗位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東北部,呼倫貝爾市西南端,大興安嶺北麓,東經(jīng)117°33′-120°12′,北緯46°10′-49°47′。東與陳巴爾虎旗、鄂溫克族自治旗為鄰,南與興安盟接壤,西與新巴虎右旗相依,西北連接滿洲里市,北與俄羅斯以額爾古納河為國界,西南與蒙古國交界。總面積22000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旗總?cè)丝跒?1382人,其中非農(nóng)業(yè)人口2.01萬人。
郵編:021200 代碼:150726 區(qū)號:0470 拼音:Xinba'erhuzuoQi
介于大興安嶺和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位于蒙古高原北部。東南部為山地丘陵,中部為高平原,北部海拉爾河一帶為低山丘陵,南部為大興安嶺北麓山
榮譽(yù)排行:
2023年3月,新巴爾虎左旗被授予第六屆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文明城市稱號。
2021年9月,新巴爾虎左旗被命名為2021-2023年度“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民間文化藝術(shù)之鄉(xiāng)”(蒙古族長調(diào)民歌)。
2021年5月,根據(j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jié)果,新巴爾虎左旗人口數(shù)量為3.7萬人,位列呼倫貝爾市各旗市區(qū)人口數(shù)量排行榜第14位,位列內(nèi)蒙古各旗縣市區(qū)人口數(shù)量排行榜第96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qū)人口數(shù)量排名第2791位。
2018年12月,國家民委命名新巴爾虎左旗為第六批全國民族團(tuán)結(jié)進(jìn)步示范區(qū)。
2016年2月,新巴爾虎左旗上榜2015年全國義務(wù)教育發(fā)展基本均衡縣(市、區(qū))名單。
歷史沿革:
早在1萬年以前,扎賚諾爾人就在旗境內(nèi)生活。
其后,便有東胡、匈奴、鮮卑拓拔部、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曾在這里繁衍生息。
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各部時,巴爾虎部落在貝加爾湖東部“巴兒忽真河”(今俄羅斯巴爾古津河)一帶過著半獵半牧生活。
由于巴爾虎部落生活在蒙古草原北部森林中,草原上的牧民稱他們?yōu)椤盎币蛞酄枅?jiān)”,意為“林木中百姓”。
成吉思汗招降“槐因亦爾堅(jiān)”后,將巴爾虎部落分編于各個萬戶、千戶、百戶(當(dāng)時的行政單位)
區(qū)劃:內(nèi)蒙古·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左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