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瓘山社區(qū) | 隸屬:張巷鎮(zhèn) |
區(qū)劃代碼:360981104002 | 代碼前6位:360981 |
行政區(qū)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qū):華東地區(qū) |
行政級別:社區(qū) | 車牌代碼:贛C |
長途區(qū)號:0795 | 郵政編碼:336000 |
城鄉(xiāng)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轄區(qū)面積:約2.8平方公里 |
地名由來:
意即筑室于灌木叢生的小山中,故名。
基本介紹:
瓘山居委會位于張巷圩鎮(zhèn)東南 7 公里處,東經(jīng) 115° 55′,北緯 28° 07′。轄區(qū)為一個自然村,面積 2.80 平方公里。宋太祖年間(960 ~ 976),熊九居士由張巷鎮(zhèn)范橋村拿崗遷入。遷來時與袁、曾、李姓同居,其他三姓至民國初漸漸人乏,熊氏在此繁衍發(fā)展。當時瓘山乃中間高、四周低之山坡,長滿各種灌木,故名灌山。因“灌”“瓘”同音,“瓘”又屬美玉,故而漸漸雅化成瓘山。明洪武三年(1370),瓘山熊氏發(fā)展到 1000 余人,便在村子四周建立“四門八景”!八拈T”即:南曰專城,北曰鎖鑰,東曰凝紫,西曰長庚!鞍司啊奔 :龍溪精舍,驥嶺仙壇,東巷晨煙,西坑晚照,大演平湖,新陂古道,姚坪牧唱,
榮譽排行:
2017年8月,瓘山社區(qū)入選江西省第一批省級傳統(tǒng)村落名單。
歷史沿革:
1949年前后均屬瓘山鄉(xiāng),1958年以來為瓘山大隊,1983年改為瓘山居民委會。
周邊相關:
瓘山社區(qū)附近有豐水湖文化公園景區(qū)、生態(tài)硒谷旅游景區(qū)、沙湖公園、豐城桂林書院、豐城雷氏宗祠、厚板塘古村等旅游景點,有豐城富硒大米、豐城田螺辣醬、豐城凍米糖、小港甘蔗、張巷狗肉、豐城灰鵝等特產(chǎn),有花釵鑼鼓、豐城岳家獅、豐城木雕、豐城社火、豐城洪州窯碗泥嶺制陶技藝、豐城掛聯(lián)剪紙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