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華宅村 | 隸屬:華湖鎮(zhèn) |
區(qū)劃代碼:445224102212 | 代碼前6位:445224 |
行政區(qū)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qū):華南地區(qū)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V |
長途區(qū)號:0663 | 郵政編碼:522000 |
城鄉(xiāng)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明嘉靖年間(1502~1566)林姓從福建遷移于離惠來縣城以東9公里處創(chuàng)村。因三面環(huán)山,住宅建于低洼處,故稱“下宅”,新中國成立后,雅稱“華宅”。
榮譽排行:
2023年5月,廣東省愛衛(wèi)會授予華宅村2022年廣東省衛(wèi)生村稱號。
2022年1月,廣東省鄉(xiāng)村振興局確定華宅村為2021年廣東省鄉(xiāng)村治理示范村創(chuàng)建單位。
基本介紹:
華宅村位于雷嶺河支流向東而上7公里處,古代葵陽關西面雞冠山下。村北面有葵和公路穿過,總人口1800人,山地面積3600畝,旱園水田480畝。明嘉靖年間(1522-1566)遷到惠來縣西頭都創(chuàng)立下宅鄉(xiāng)(今華湖鎮(zhèn)華宅村)聚落老村、新村,兩村隔溪相望,新村創(chuàng)立于1988年,在新村東側建設一所二層樓的學校,面積1000平方米,2007年在學校南側建村委會村址。老村呈凸字形分布,房屋多為土木結構。新村呈長方形分布,大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房。2008年修建村道連接新老兩村并連接葵和公路。長期以來,華宅村十分重視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注重改善農業(yè)生產條件。1963年村修建村引水工程穿越二座山間(長坑、大湖山),
歷史沿革:
明嘉靖年間(1502~1566)林姓從福建遷移于離惠來縣城以東9公里處創(chuàng)村。
因三面環(huán)山,住宅建于低洼處,故稱“下宅”,新中國成立后,雅稱“華宅”。
1951年土地改革后,成立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
1958~1983年轉入人民公社化,先由祭坑、華宅、前湖、茶鋪、先春村合并為茶鋪大隊,后在文化革命前后再與祭坑村并為“祭坑大隊”,1983~1986年拆開獨自成立鄉(xiāng)政府,1987年改為管理區(qū),1999年起
周邊相關:
華宅村附近有世鏗院、惠來海濱度假村、大南山八國風情園、金海灣植物園、神泉勝跡、客鳥尾石筍等旅游景點,有惠來荔枝、靖海鮑魚、靖海豆楫、隆江菜脯、油索、隆江綠豆餅等特產,有惠來九鱷舞、高蹺虎獅、民間信俗(打火醮)、葵潭鶴舞、靖海景屏等民俗文化。
區(qū)劃: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華湖鎮(zhèn)·華宅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