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閣·月湖景區(qū)位于寧波市中心地段,由天一閣博物館與月湖兩大核心景區(qū)組成,總面積約1平方公里。景區(qū)歷史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點50余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個。近水樓臺先得月,一城名勝半歸湖。月湖水域面積9公頃,古稱西湖,亦曾稱鑒湖,歷為文人雅士薈萃之地,素有“浙東鄒魯”的美譽。月湖初辟于唐貞觀年間(627—649),唐太和七年(833年),鄮縣縣令王元暐筑它山堰將水引流至明州(寧波)城,瀦日月二湖,解決旱澇與城中飲水,跳動了這座以水為魂的城市的脈搏,也翻開了月湖風雅的傳奇篇章。北宋慶歷七年(1047),王安石調任鄞縣知縣,于月湖延聘名儒“慶歷五先生”,興教重學,四明學風為之一振,浙東學術自此萌芽。元祐年間
天一閣位于寧波市天一街10號,在風光秀麗的月湖歷史文化景區(qū)內。它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間,原為兵部右侍郎范欽藏書處,是我國現(xiàn)存歷史最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私人藏書樓,1982年被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天一閣主人范欽,字堯卿,號東明,官至兵部右侍郎。他依據(jù)《易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理論,取“以水克火”之意,把藏書樓定名為“天一閣”,閣前鑿池,名“天一池”。范欽原藏書籍7萬余卷,至解放前只剩1萬3千多卷。保存下來的圖書,絕大部分是明代的刻本和鈔本,其中不少已是海內孤本,尤其是為數(shù)不少的明代地方志271種和明代科舉錄370種,更是研究我國明代歷史的珍貴文獻資料。同時,由于天一閣所具有的廣泛的感召
•令人流連的城中公園,閑逛盧宅、賀秘監(jiān)祠等老宅子,頗有韻味。景點介紹月湖是寧波市中心一片月牙狀的湖面,這里曾是宋明時期文人坐而論道的城中山水,如今是寧波最重要的綠肺。它雖然不比杭州西湖名聲響亮,但在寧波的地位有如西湖之于杭州。湖畔點綴著庭院和老宅子,周末散步很是閑適。月湖中分布著芳草洲、柳汀、松島、菊花洲等島嶼,有的以橋相連,有的已于陸地完全相連。湖畔曲曲折折的堤岸、垂柳下下棋的老人、樹林掩映的古建筑,和周圍車水馬龍的大街形成鮮明對比。柳汀街穿湖而過,正好將月湖分為南北兩個區(qū)域,期間點綴著不少遺跡和老宅。這些老宅許多被用作辦公場所,不能入內參觀,也有一些被改建為展覽館,可以進去看看。月湖邊沒有沒有圍欄,是全開放式的公園,
賀秘監(jiān)祠位于寧波海曙區(qū)柳汀街98號,為紀念唐代詩人賀知章而建,1981年12月被公布為海曙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存建筑為清同治四年(1865)修復。宋紹興十四年(1144),郡守莫將在賀讀書故地辟“逸老堂”以祀知章和李白。以后屢經興廢、更添,至元至正十九年(1359)始作祠專祀之。明洪武間(1368-1398)遷祠于今地。賀知章(659-744),字季真,會稽永興縣(肅山)人,唐證圣元年(695)舉進士,以后累官至正授書監(jiān)等職,天寶二年(743年)十二月,因病辭官還鄉(xiāng)。賀知章既工文辭,也擅草隸,性曠夷,善談說。平時嗜酒,與杜甫、李白等結為好友,至晚年尤加縱誕,自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jiān)”,以邀游里巷為樂,醉后揮舞筆黑,頃刻間寫好
寧波天一廣場東起車轎街,西至開明街,北沿中山東路,南臨藥行街,總占地面積為19.6公頃,是國內一流的融休閑、商貿、旅游、餐飲、購物為一體的大型城市商業(yè)廣場。:廣場上主體建筑有22座歐陸風情濃郁的現(xiàn)代建筑群組成。景致通透的廣場建筑、一池碧水、一塊3.6公頃的城市綠地,使天一廣場充滿了現(xiàn)代的商業(yè)氣息。同時設有總長200多米,最高噴高40米的亞洲第一音樂噴泉和高20米、寬60米的大屏幕水幕電影。在廣場西北側,還保留了有近300年歷史的藥皇殿和靈亭等古建筑。這座當年藥材商為祈求平安、祭祀藥皇而設的古老建筑,與現(xiàn)代商業(yè)文明融合無間。在藥皇殿的旁邊,有一對在天一廣場建造時發(fā)掘出來的宋元時代的石雕,為保護這兩座巨型石雕。特意在這里建造了一座仿宋風
徐時棟故居,坐落在寧波月湖西岸邊桂井巷口旁,古屋坐西朝東,五間二弄,上下二層,書藏樓上,他家住月湖煙嶼洲,其藏書片名,有藏書六萬卷,他不但收集名家的著作,還留心收集鄉(xiāng)幫文獻,并立有:勿卷腦,勿折角,勿唾揭,勿夾別紙,勿作枕頭,勿巧式裝潢,勿率意涂沫,勿出示俗子,勿久借他人.之約.徐時棟(1814-1873),字定宇,同叔,號柳泉,鄞縣人(現(xiàn)寧波鄞州區(qū)),是清代浙東著名的學者、方志學家和藏書家.平生酷愛讀書,更喜藏書,藏書萬余卷,在月湖煙嶼洲建煙雨樓,為其讀書,著書藏書之所.有人說他“資性通敏,委己于學”.煙嶼樓是他從小到大的讀書之地,大約先他一百年前,被后人譽為“萬寶全書”,也是徐時棟非常景仰的一代先哲謝山先生全祖望,就出生這條桂花
寧波佛教居士林地處寧波市區(qū)中心,坐落于月湖柳汀之上,風景幽雅,瑞氣靄林,林地面積一千七百馀平方米,林內諸座殿宇莊嚴巍峨,為居家信眾禮佛修持清凈精舍。寧波佛教居士林原址,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初為家祠。元泰定四年(1327年)改為驛館,后又稱為“玄壇殿”(財神殿)。及至辛亥革命(1911年)前后,由鄞縣邊文錦大居士發(fā)心捐資,始將佛教居士林從南門原址遷至現(xiàn)址,建立大雄寶殿、西方三圣殿等。沿至1959年與市區(qū)其他佛寺同遭毀廢,居士四散,香火中斷。1989年,在寧波市政府大力支持下,黨的宗教政策得到全面的落實,原屬居士林的殿宇房舍現(xiàn)已全部收回,經來林義務參加各項籌建工作的百馀名助工人員五年半來的無私奉獻、不辭辛勞地共
關帝廟始建于明崇禎三年(1630),清康熙年間(1662-1722)重建,有大門、戲臺、殿及左右?guī)康冉M成。大門牌樓式,戲臺單檐歇山頂,內為螺旋式藻井,正殿面闊五開間深四間,前后廊。1990年重修,辟為文化商場。2004年再次修茸,與佛教居士林相通,成為佛教文化園,月湖景區(qū)的又一人文景觀。
秦氏支祠位于寧波市月湖西畔的馬衙街上,工藝精湛,匠心獨運。始建于一九二三年一一九二五年,系秦氏族人秦際藩、秦際翰、秦際浩輩為祭祀秦君安一脈族系而建,時耗銀二十余萬元。建成后次年至一九四九年,作為甬上望族的秦氏后人每年均在此舉行祭祖活動。該祠以南北為縱軸線,由照墻、門廳、戲臺、正殿、后殿、左右?guī)康冉M成一個規(guī)模宏大的木結構建筑群。平面布局呈長方形,建筑面積2165平方米。戲臺,是整座建筑中最華麗的部分,建筑面積30.25平方米,面闊6.1米,進深5.9米。藻井設計最為巧妙,由斗拱花板昂嘴組成的16條幾何曲線盤旋而上直至穹窿頂會集,中間覆以“明鏡”,仰視如步入奇妙境界。秦氏支祠在布局、建筑的設計、裝飾上均依據(jù)江南傳統(tǒng)的營造格式,秦氏支祠
蔣介卿故居位于月湖菊花洲東側,西臨月湖,坐北朝南,由正樓、后樓及廂房等組成前后兩幢三合院形式,為市級文保點。蔣介卿故居大門上部有短柱、垂花柱、圈拱、菊花等西式磚砌裝飾,正屋硬山樓房,面闊三間二弄,進深兩柱,有前廊及制作考究的鐵花欄桿,東西兩側為廂房。后幢房子外觀形式與前幢相似,但高度、用材都低于和小于前幢,做法也較為簡單。整幢建筑的山墻均為民國時期民居中較為常見的水泥撫面有肩觀音兜式,墻體系清水墻,東西有邊門。故居歷史蔣宅是蔣介卿于1928年做浙江海關監(jiān)督時建造的住宅。當時,浙江海關寧波辦公公署就設在月湖北面、鼓樓東側原市-舊址內。蔣介卿去世后,蔣宅一直由蔣家的家屬居住。解放后,此宅由居民多戶居住。月湖改造時,市政府決定修復蔣宅,居
銀臺第官宅博物館位于寧波市區(qū)月湖偃月堤邊,為清道光通政司副使,曾任光緒皇帝老師的童槐之家宅,有“帝師故居”之稱。銀臺第坐北朝南,面向月湖,現(xiàn)中軸線上有門廳、大廳、正樓、后堂等建筑,東西兩側有廂房、書樓,占地面積約2300平方米。建筑格局規(guī)整,布置合理,用材考究,裝飾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是寧波城區(qū)內清代中晚期官宦住宅的典型。銀臺第官宅博物館的場景陳列,全面反映了這一時期官宦學士人家的生活環(huán)境、家居藝術和蘊含的社會性和社會關系。銀臺第的主體建筑在月湖歷史文化景區(qū)一期建設工程中得以完整保留,并按原貌修復,F(xiàn)通過繩武堂(主廳)、今白華堂(祭祀廳)、書房、議事廳、家塾、宴席廳、雅玩室、沐浴房、繡房、臥房、佛堂等的場景式陳列,以全面反映這一時期
千晉齋是民國期間寧波城墻拆毀時,出土大量漢晉以來古磚,有識之士紛求珍藏,學人馬廉訪求最多,僅藏晉磚達千余塊,其藏室名為千晉齋,后捐贈給天一閣,天一閣特辟一陳列室,仍采用其名。后來“歷代名人與天一閣”展室割屋同展。1994年寧波博物館與天一閣文保所合并,建立天一閣博物館。該館毗鄰風光秀美的月湖,是我國現(xiàn)存歷史最久的藏書樓,是亞洲現(xiàn)存最古老的圖書館,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而今已擴展為藏書文化、陳列展覽、園林休閑三大功能區(qū),融藏書文化、社會歷史、文化藝術于一體,成為展示寧波歷史文化的窗口。電話0574-87293526門票門票30人民幣開放時間08:00-17:30景點位置寧波市海曙區(qū)天一街5號天一閣內
明池屬于天一閣的園林休閑區(qū)。園林休閑區(qū)內修建有明池、假山、長廊、碑林、百鵝亭、凝暉堂等一系列的旅游景點。這些景點布局合理、錯落有致,達到了“雖有人作,宛若天下”的藝術效果,提供了一個休閑和觀賞江南園林景色的場所。1994年寧波博物館與天一閣文保所合并,建立天一閣博物館。該館毗鄰風光秀美的月湖,是我國現(xiàn)存歷史最久的藏書樓,是亞洲現(xiàn)存最古老的圖書館,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而今已擴展為藏書文化、陳列展覽、園林休閑三大功能區(qū),融藏書文化、社會歷史、文化藝術于一體,成為展示寧波歷史文化的窗口。電話0574-87293526門票門票30人民幣開放時間08:00-17:30景點位置寧波市海曙區(qū)天一街5號天一閣內
水北閣系清代浙東著名的學者和藏書家徐時棟的藏書樓,原址在海曙區(qū)西門外花池巷18號。徐時棟,字定宇,一字同叔,號澹齋,別號西湖外史,又號柳泉。自幼聰明好學,家有遺書數(shù)千卷,讀之不足,又續(xù)有所增。他的讀書處原在月湖旁,初名戀湖樓,又稱煙嶼樓,積書六萬卷,毀于咸豐十一年(1861年),同治元年遷居西門外的城西草堂,又積書五六萬卷,不幸于同治二年遭大火而付之一炬,次年在城西草堂故址重建新宅,繼續(xù)收集藏書。因樓旁有條河,書樓在河之北,故命新書樓為“水北閣”,意在防火。閣坐南朝北,三開間木結構。1994年因城市拓展無法原地保存而遷建于天一閣,1999年辟為專門收藏新方志的“中國地方志珍藏館”。
東明草堂系天一閣建成之前范欽的藏書處。范欽(1506—1585),字堯欽,號東明,故題其書室為“東明草堂”,現(xiàn)東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范欽性喜藏書,游宦期間,每到一地,都特別留心搜訪當?shù)氐奈墨I。后隨著藏書的增加,東明草堂已不堪容納,范欽遂決定在住宅的東面重建一書樓,即后來著名于世的天一閣。雖說如今天一閣被人們譽為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藏書樓,但我們也不能對東明草堂不屑一顧,可以說正是東明草堂奠定了以后天一閣的基礎,如果沒有東明草堂就沒有歷史上享譽古今的天一閣。地址:寧波市海曙區(qū)天一街5號天一閣內類型:歷史建筑游玩時間:建議0.5-1小時門票信息:無需門票。包含在天一閣門票30元內。
尊經閣原為清光緒年重建,位于寧波府學內,1935年為寧波地方人士籌款移建在天一閣內,仍保持原來重檐歇山頂建筑結構,氣勢磅礴肅穆。1994年寧波博物館與天一閣文保所合并,建立天一閣博物館。該館毗鄰風光秀美的月湖,是我國現(xiàn)存歷史最久的藏書樓,是亞洲現(xiàn)存最古老的圖書館,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而今已擴展為藏書文化、陳列展覽、園林休閑三大功能區(qū),融藏書文化、社會歷史、文化藝術于一體,成為展示寧波歷史文化的窗口。電話0574-87293526門票門票30人民幣開放時間08:00-17:30景點位置寧波市海曙區(qū)天一街5號天一閣內
明州與高麗的友好往來始于漢、三國時期。佛教東傳,朝鮮半島的新羅僧人來浙東拜佛求經。唐時,新羅海上貿易家張保皋來甬貿易時把浙東越窯窯工帶回國,從此把制瓷技術傳到了朝鮮半島。到宋代,因北方受阻契丹,明州成了兩國交往的主要口岸,彼此往來日趨頻繁,為接待高麗使節(jié)和隨同人員,報請宋朝廷批準,特建此館。高麗使館創(chuàng)建于北宋政和七年(1117),毀于金后南下(1130)。后在遺址這塊土地上建立過酒都務、南宋宰相史浩的花園和寶奎廟,歷史滄桑,古廟猶存,人們就把它作為遺址的標志性建筑。古廟遷建修復后開辟為遺址史跡陳列室,使之成為明州與高麗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寧波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窗口。
寧波的“新天地”該項目將成為集商業(yè)、辦公、休閑娛樂、文化展示等于一體的城市綜合街區(qū)。月湖盛園位于寧波老城中心,原是郁家巷歷史街區(qū),項目東臨新解放南路,西、南接鎮(zhèn)明路,北靠已建成的縣學小區(qū),緊鄰月湖歷史文化區(qū),是寧波市區(qū)現(xiàn)存為數(shù)不多的傳統(tǒng)歷史街區(qū)之一。月湖盛園總總占地面積約3.9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5萬平方米,是寧波“中提升”戰(zhàn)略的重點項目之一,也是寧波紫線規(guī)劃八大歷史文化街區(qū)最先動工的保護性開發(fā)項目。2005年評審確定的寧波市八大“紫線規(guī)劃”,將月湖盛園歷史文化街區(qū)列入保護范圍。月湖盛園以江南院落為建筑改造藍本,以寧波商幫文化為精神載體,肩負“歷史保護”和“價值再造”的雙重使命,秉承“保護、傳承、創(chuàng)新、超越”的開發(fā)理念,在保留原有
翰香學塾舊址位于海曙區(qū)倉基街55號,2010年12月被公布為第五批海曙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主體建筑坐北朝南,教學樓中設旋轉木樓梯,二樓西側保存原有教室一間,原桌原椅原實驗柜,講臺前置該校創(chuàng)始人之一陳圣佐蠟像一具。其西圍墻內側有兩通石碑,系陳氏后裔的墓志銘,教學樓樓下走廊東側有一《翰香學塾碑記》。該校原為清同治十二年(1873)鄞縣城廂南門湖濱鎮(zhèn)倉基(今月湖街道太陽社區(qū))舉人陳愈守創(chuàng)辦,1924年毀于大火,后又由陳愈守之孫陳圣佐購置“飛蓋園”重建翰香校舍。資料提供:海曙區(qū)文管所
清真寺位于寧波市海曙區(qū)月湖街道天一社區(qū)后營巷18號,2011年,被公布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初建于宋咸平年間(998-1003),幾經毀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重建于今址。寺坐西朝東,布局呈長方形,以中軸線和對稱布局為主,注重平面組合,由頭門、望月樓等組成。 自宋代以來隨著寧波(明州)港口的對外開放,很多阿拉伯人、波斯人到寧波從事通商貿易和文化交流。一部分人在寧波定居,同時把他們信仰的伊斯蘭教傳入寧波,故清真寺也是寧波港口城市的歷史見證。 資料提供:海曙區(qū)文管所
鄞縣縣立女中教學樓位于寧波市海曙區(qū)月湖竹洲東岸,1932年10月建成,2010年12月被公布為第五批海曙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主體建筑坐東朝西,大門朝北,門左右兩側各有一半圓形羅馬柱裝飾物。教學樓東面設一朝西邊門,大門內有一旋轉樓梯,鐵藝扶手;西側外墻立有《鄞縣縣立女子中學新建校舍碑記》(1932年11月,沙文若撰并書)。文中記敘當時擴建校舍時曾有蔣介石、杜月笙,陳布雷、金廷蓀等人解囊捐資的情況。上世紀八十年代時,該樓曾維修,外墻飾以碎石噴飾。資料提供:海曙區(qū)文管所
范宅是寧波市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住宅建筑,其以南北為縱軸線,坐北朝南前后三幢主體建筑及左右?guī)拷M成一座“日”字形木結構建筑群,但從左右?guī)康暮笞呃扰c第三進的后走廊相接,又與第二、三進的前走廊相連來看,又形成一個“月”字形,這“日”“月”之“明”,既借鑒甬城日、月兩湖的命名,但又比它更豐富,從中可見設計者的匠心。1996年重修,后辟為文化商場,成為月湖景區(qū)和中山路上的景觀建筑。該宅共三進,整體結構與部分裝飾保存尚好,但內部已有破損和改建。門樓已毀,現(xiàn)殘留方形石柱,第一進主體為單檐硬山式,面寬三間二弄,帶左右挾屋,其中明間拾梁式,前后檐柱柱頭卷殺,上承十字斗拱,下坐鼓形柱礎;次間為穿斗式,前后檐柱同明間,兩挾屋隔山墻緊貼左右弄
凝暉堂在百鵝亭對面,為磚木、石柱結構的清代建筑,內陳列收藏的明清帖石,有明代上石的“神龍本”《蘭亭序》、文征明小楷《薛文明甫墓志銘》等。書香墨香,相得益彰。里面展出了歷代書法家臨摹蘭亭序的作品,值得一看。地址:寧波市海曙區(qū)天一街5號天一閣內類型:博物館游玩時間:建議20-40分鐘門票信息:無需門票。包含在天一閣門票內。
李氏宗祠位于海曙區(qū)云石街27號,2010年12月被公布為第五批海曙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民國建筑,主體建筑坐北朝南。據(jù)查此宅原主姓蘇,后售于李杲堂后裔,遂改為李氏宗祠,現(xiàn)位于月湖盛園內。李杲堂(1622-1680),鄞縣人,受學于黃宗羲,詩文自成一家,著有《杲堂文鈔》、《杲堂詩鈔》等,今有《杲堂詩文集》行世。資料提供:海曙區(qū)文管所
張宅位于寧波市海曙區(qū)月湖街道共青路85號,1999年9月,被公布為寧波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點。系清代建筑群,主體建筑坐西朝東。據(jù)口碑調查,此宅原主人姓徐,為清嘉慶年間舉人。后賣給張家,故稱張宅。該建筑群平面格局保存較為完整,建筑年代跨度大。對研究清民國時期寧波建筑發(fā)展史,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月湖橋位于寧波市海曙區(qū)月湖花嶼東南側,又名湖心東橋,是月湖的古跡之一,1981年12月被公布為海曙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始建于宋元豐七年(1804),現(xiàn)存建筑是經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修建的。它為一座石拱橋,橋兩旁置石欄,設有六個望柱,柱頭雕有荷花,橋心鋪荷花石板,具有清代石橋建筑的特點。該橋經過大修,呈修舊如舊,保持原狀。對研究寧波石雕藝術及造橋工藝具有重要的實物參考價值。資料提供:海曙區(qū)文管所
大方岳第為明代貴州布政使張淵之故居,建于嘉清年間(1520-1565),原第宅附近建有坊,即“大方岳第坊”,該宅以南北為縱軸線,主要由大廳、0堂、后樓三幢木結構建筑及左右圍墻組成,總面積為1200平方。1998年月湖東區(qū)改造時重修,曾辟有月湖史跡陳列館。
俗稱大廟,始建于唐圣歷三年(669),幾經興廢。現(xiàn)建筑僅存正殿,系1919年重建正殿重檐歇山頂,通面闊五開間,22.5米,進深19米,上檐出雙昂,建筑年代雖近,但其雙昂為真昂和上昂的做法,保存了古建筑的一些特色,是研究寧波建筑發(fā)展史的實物資料。
盛氏花廳位于寧波市海曙區(qū)郁家巷1號、5號,清代建筑,1981年12月被公布為海曙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主體建筑坐西朝東。盛氏花廳的原主人為清同治、光緒年間的諸生林廷鰲,花廳系居宅中的書閣――近性樓,因該閣飛檐翼角,遠看如一巨艦,故又名“停艫”。樓前壘假山,旁掘水池,有翠竹、綠蕉、碧梧、蒼松等佳木。后居宅為清代學政盛炳煒所有,花廳作為其書房,俗稱“盛氏花廳”。該宅對研究寧波地方史及建筑發(fā)展史均有較好的實物參考價值。
寧波著名的一個景點,在市中心天一廣場附近。是一座有歷史且維護得當?shù)奶熘鹘烫。電?574-65517883景點位置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藥行街128號
明州碑林在天一閣景區(qū)內,保存有一百七十三塊自元朝以來重修寧波府學的石碑,大多顏色已經褪掉。景點位置寧波市海曙區(qū)天一街5號天一閣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