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免费在线播放,免费αv在线看,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国产网址你懂的

        1.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紅色旅游景點

          云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
            新四軍軍部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涇縣城西25公里的云嶺地區(qū)。云嶺是黃山的余脈,海拔500多米。在云嶺與四顧山之間,形成了一條東西長15公里的山?jīng)_,其間分布有羅里村、湯村、高嶺村、新村、南堡村、章家渡、中村等30多個自然村莊。1938年7月1日,新四軍軍部進駐云嶺地區(qū)后,軍部司令部及其下設機構就設在以羅里村為中心的許多村莊里。至1941年月4日撤離,新四軍軍部在云嶺3年之久。1937年12月,根據(jù)國共兩黨的協(xié)議,我黨在湖北漢口建了新四軍軍部。1983年1月在江西南昌正式成立新四軍,由北伐名將葉挺任軍長,項英為副軍長,張云逸、周子昂為正、副參謀長,袁國平、鄧子恢為政治部正、副主任。同年2月,軍部移至安徽皖南歙縣巖寺,完成了全軍集中整編的任務。5月,軍部又移至南陵土塘村,7月進駐云嶺。直……[詳細]
          獨山革命舊址群
            獨山革命舊址群景區(qū)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qū)獨山鎮(zhèn),距六安市區(qū)(六安火車站)40公里,是全國重點打造的100個紅色經(jīng)典景區(qū)之一、全國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之重要節(jié)點。核心景區(qū)內(nèi)主要有9處革命舊址、1處六霍起義紀念館、1處革命紀念塔以及龍井溝景區(qū),其中9處革命舊址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別為蘇維埃俱樂部、獨山-指揮部、經(jīng)濟合作社、列寧小學、蘇維埃政府、赤衛(wèi)軍指揮部、革命法庭、0及少共縣委、政治保衛(wèi)局),分布在西街、中街兩條老街上,自然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歷史文化保護區(qū)。這些革命舊址都是清朝中晚期至民國初年的古建筑。是皖西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獨山革命舊址群景區(qū)為游人展示了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初期,我黨縣級黨、政、軍、文化、教育、司法、經(jīng)濟等完整的機構,是我省唯一、全國少有的革命舊址群。1929年11月……[詳細]
          瑤崗渡江戰(zhàn)役總前委舊址
            渡江戰(zhàn)役總前委舊址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南京軍區(qū)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北京大學生社會實踐示范基地。渡江一戰(zhàn)定中華。1949年3月20日,渡江戰(zhàn)役總前委、華東局機關在曾希圣、李伏仇的建議和安排下,陸續(xù)進駐瑤崗村,27日鄧、陳-由蚌埠乘火車進至合肥,當晚在洪家花園為南下干部培訓班學員作動員報告,28日一早乘車趕到總前委,華東局瑤崗駐地指揮部。-在這里親自撰寫《京滬杭戰(zhàn)役實施綱要》。自1949年3月20日至4月27日早,總前委、華東局整整在瑤崗駐了38天。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五人組成的渡江戰(zhàn)役總前委。根據(jù)毛主席的指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指揮二、三野、四野十二兵團百萬大軍,打過長江去,解放南京、上海、杭州等名城重鎮(zhèn),并包……[詳細]
          王稼祥紀念園
            王稼祥紀念園,坐落在安徽省蕪湖市十一中校園內(nèi)風景秀麗的獅子山上,西臨長江,東望赭山。以其精巧細致、秀麗天成的建筑,豐富的館藏文物,贏得了游客的一致好評,先后被國家有關單位批準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之一”。王稼祥紀念園始建于1986年,王稼祥同志誕辰80周年之際。時任國家副主席-親臨,為王稼祥半身銅像揭幕。1980年-邦總書記題寫“紀念王稼祥”匾名。2006年,時逢王稼祥同志誕辰百年之際,為表達對王稼祥同志的崇敬和緬懷之情,蕪湖市委、市政府決定對王稼祥紀念園實施改擴建工程。-同志親自為王稼祥紀念園題寫了園名。擴建后的王稼祥紀念園占地面積1.24公頃,建筑面積1700平方米,由生平陳列館、綜合館、藏館等組成。紀念廣場面積2000平方米,由銅像、浮雕墻組成![詳細]
          金寨紅軍廣場景區(qū)
            金寨紅軍廣場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金寨紅軍廣場是在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和烈士陵園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將過去封閉式的博物館和陵園,擴建成開放式樣紅軍廣場,將位于紀念碑后面的紅軍紀念堂拆除重建,形成了現(xiàn)在的紅軍廣場,成為教育、休閑和旅游三位一體的公共場所。金寨紅軍廣場是金寨革命烈士陵園二期改造工程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9月開工建設,建設面積1.9萬平方米,投資2250萬元,其中包括廣場、上山臺階步道、旅游廁所、牌樓、綠化、照明、擋土墻和雕塑等工程。近期,金寨縣又投入資金2300萬元,組織實施了烈士陵園其它改造工程,改造革命博物館展室并重新布展,重建紅軍紀念堂,建設洪學智將軍紀念碑,整修烈士塔和紅軍烈士陵園,進一步展示“千里躍進,將軍故鄉(xiāng)”主題。整修一新的烈士陵園將更加凸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詳細]
          巖寺新四軍軍部舊址
            安徽省重點文化節(jié)保護單位,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四軍軍部舊址位于著名風景區(qū)黃山南麓,處于“花山謎窟”和“棠樾牌坊群”兩景區(qū)的中心地帶(黃山市徽州區(qū)城區(qū)內(nèi))。1938年1月6日,新四軍正式成立后,一、二、三支隊和特務營奉命于2-4月間到達皖南巖寺地區(qū)集中進行組編點驗和軍政訓練,軍部機關設在巖寺金家大院。經(jīng)過組編訓練,1938年4月26日,新四軍召開抗日誓師大會。4月28日先遣部隊從潛口出發(fā),揭開了新四軍東進抗日的序幕。5月1日后,部隊分批奔赴抗日前線,軍部于5月5日離開巖寺移駐涇縣云嶺。北有延安,南有巖寺。新四軍在巖寺,不僅發(fā)展壯大了隊伍,提高了戰(zhàn)斗力,而且對皖南地區(qū)的抗日救亡運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大院是一組清末徽派古民居建筑群,包括四幢三間……[詳細]
          蔡洼淮海戰(zhàn)役紅色旅游景區(qū)
            蔡洼風景區(qū),位于安徽省蕭縣勝利村,占地約6平方千米,核心景點為淮海戰(zhàn)役總前委舊址、華東野戰(zhàn)軍指揮部舊址、蔡洼環(huán)形水系蘆葦蕩、郭莊知青園、伏羊美食園、淮海戰(zhàn)役誓師廣場、淮海戰(zhàn)役紀念園、淮海戰(zhàn)役紀念館、淮海戰(zhàn)役總前委五同志雕像。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zhàn)役期間,為便于華東、中原兩大野戰(zhàn)軍協(xié)同作戰(zhàn),中央軍委指示,11月16日,在蔡洼成立了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五人組成的淮海戰(zhàn)役總前委。清末,蔡洼楊家臺子始建。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16日,華東野戰(zhàn)軍代司令員、代政委粟裕進駐蔡洼楊家臺子,設立指揮部,在此后的28天里一直駐守在蔡洼。1949年1月12日,淮海戰(zhàn)役勝利結束后,粟裕率華東野戰(zhàn)軍離開蔡洼。臨行前,他將總前委5人的一張合影照贈給了房東楊志民。2013年,國家文物局正式……[詳細]
          皖南事變烈士陵園
            皖南事變?yōu)榱沂苛陥@位于涇縣城郊的水西山。1990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為紀念皖南事變新四軍將士殉難五十周年而修建,占地15公頃,建筑面積7000平方米。整個陵園由入口紀念碑、主題廣場、主碑紀念廣場和無名英雄烈士墓四個紀念性空間序列,配以皖南事變史料陳列室有機組合而成。以-親筆題寫的“皖南事變死難烈士永垂不朽”紀念碑為中心,結合山形地勢,將各紀念建筑組成為一個完整有序、莊嚴肅穆的有機整體。陵園入口建有四座七米高具有皖南特色的石闕,以數(shù)字寓意新四軍的四,七米高隱喻皖南事變悲壯慘烈的七天七夜,形成紀念性空間的第一序列。進入陵園后,沿臺階向上三十米,是一個不規(guī)則的小型廣場,正對面的擋土墻上鑲嵌著葉飛題寫的“皖南事變烈士陵園”字碑,點明陵園的主題,形成了紀念性空間的第二個序列。從廣場右轉(zhuǎn),建有五十米長……[詳細]
          金寨縣革命博物館
            金寨縣革命博物館于1983年紀念立夏節(jié)起義勝利54周年之際建成,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展廳面積3750平方米,展出革命歷史文物1200多件。主樓正面鑲嵌鄧小平同志的親筆題名“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八個大字。館內(nèi)陳列分為序廳、革命史展、將軍展、洪學智生平事跡展、金寨名人展、烈士展、今日金寨七個部分。序廳正面懸掛著鄧小平、江澤民、劉伯承、李先念-、徐向前、洪學智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筆題詞和一幅大型浮雕《走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的道路》,兩側放置金寨誕生和組建的十一支主力紅軍的軍旗浮雕和史跡電動圖。革命史廳按四個時期,分組列題,史物結合,形象地展示1921年至1949年我縣革命史。黨的成立和大革命時期展出了以金寨建黨活動和農(nóng)民運動的興起,反映了舊中國苦難的金寨人民在救星共產(chǎn)黨的指引下開始覺醒起來革命;土地革命戰(zhàn)……[詳細]
          新四軍四支隊舊址紀念館
            在風景秀麗的萬佛湖南岸,群山環(huán)抱之間形成一塊開闊沖地,湖光山色之中坐落著一幢徽派建筑—韋家大屋。1938年5月到1939年6月,高敬亭將軍率新四軍四支隊在東港沖韋家大屋駐扎了13個月。韋家大屋當時是一個韋氏家族居住地,共有20多間房屋,韋氏家族是當?shù)孛T望族,也是開明紳士,韋家人堅決支持抗日,自愿把房屋的一大部分讓出給四支隊使用,四支隊離開東、西港沖以后,又把房子還給了主人。1991年,韋家人把房屋贈送給國家。 自1980年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關心重視下,新四軍四支隊舊址(韋家大屋)先后被批準為“舒城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舒城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省少先隊教育基地”、“安徽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六安市‘139’紅色旅游項目”。2007年6月投資700多萬元對新四軍四支隊舊址進行……[詳細]
          大別山烈士紀念園
            大別山烈士紀念園位于六安市中心九墩塘畔,原名“皖西烈士陵園”,始建于1953年,是第二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和民政部命名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由市政府投資5500萬元對園區(qū)進行了全面整修,占地面積85畝,四面環(huán)水,由4座橋梁與鬧市連接。步入紀念園,猶如走進生態(tài)園,雪松傲立,翠柏長青,鮮花盛開,四季如春。烈士塔、許繼慎將軍塑像、主體雕塑、紀念石刻等紀念設施掩映其中,浩氣凜然,雄偉壯觀。悼念廣場和護花墻寬敞、連貫,錯落有致。整個園區(qū)既是瞻仰先烈、啟迪后人的傳統(tǒng)教育基地,又是思想和藝術相結合的人文景觀,是人們學習、旅游、休閑的好地方。大別山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紀念園東北區(qū)域,是由原皖西烈士陵園的將軍館、陳列館拆并重建的新館,莊重典雅,與周圍的綠樹、碧水、建筑物渾然和諧,……[詳細]
          中共淮海戰(zhàn)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
            淮海戰(zhàn)役總前委舊址座落在宿州市蕭縣丁里鎮(zhèn)蔡洼村,舊址的主體建筑位于蔡洼村中心的楊家臺子。為清末古建筑群落,房主是一位姓楊的開明地主,該主體建筑原為三排三進9個小院組成,共54間房屋,東側為三進院,中間和西側皆為二進院,計48間。由于解放初期土地改革時,將房屋分給了部分農(nóng)民,因此風貌有不同程度地的改變,但基本保持了楊家臺子原來的建筑格局。當年總前委開會用的房屋保存較好,室內(nèi)設有淮海戰(zhàn)役陳列展覽,當年總前委開會用過的桌、椅、條幾、馬燈。粟裕,鄧小平同志用過的床、文件柜、水桶等部分實物保存完好。在蕭縣蔡洼村召開的總前委會議,對于奪取淮海戰(zhàn)役和渡江戰(zhàn)役的全面勝利,對于解放全中國,都起到了極為重要作用。在中國的革命史和軍事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這次會議是關系到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歷史性會議……[詳細]
          板橋集戰(zhàn)斗紀念館·雪楓公園
            雪楓公園以著名抗日將領、新四軍四軍師長板橋集抗日戰(zhàn)斗總指揮彭雪楓將軍名字命名。雪楓公園位于蒙城縣東北部,北淝河貫穿其間,面積約60萬平方米。S305線從公園門前穿過,距離蒙城15公里,距離宿州40公里。雪楓公園行政歸屬于蒙城縣板橋集鎮(zhèn)人民政府,現(xiàn)由板橋集鎮(zhèn)雪楓公園管理辦公室進行日常經(jīng)營管理,公園總投資1817萬元,其中新建板橋集戰(zhàn)斗紀念碑投資36.6萬元,紀念館投資260萬元。公園自2002年2月開業(yè)以來,平時每日接待游客200-300人,節(jié)假日每日接待超1000人。雪楓公園位于板橋集北首淝河南岸,此處原屬老河套,后遭轟炸形成九高十八洼,地形復雜,污水、灘涂、雜草,旱天腥臭四溢,水天殃及灘外千畝良田。板橋集鎮(zhèn)黨委、政府決定墾荒治水綜合開發(fā),特邀省規(guī)劃設計院和縣水利局專家前來規(guī)劃設計,興建以板……[詳細]
          紅軍中央獨立第二師司令部舊址
            位于岳西境內(nèi)的紅軍中央獨立第二師司令部舊址,最近被省旅游景區(qū)質(zhì)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為3A旅游景區(qū)! ≡撆f址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為一座保存完好的古祠。上世紀30年代,岳西天堂地區(qū)發(fā)生了一場著名的農(nóng)民革命——請水寨-。-成立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潛山革命軍,后相繼更名為潛山工農(nóng)革命軍、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三十四師、紅軍中央獨立二師。這座宗祠由于地處要塞、保存完好,成了這支革命軍隊的司令部! 〗陙,岳西縣加大古建筑保護力度,投資對該舊址進行了維修,并在舊址內(nèi)相繼開設了 “王步文生平事跡展”、“獨立二師司令部歷史展”、“岳西古建筑圖片展”、“大別山民俗展”等,使之成為岳西旅游的新看點、愛國主義教育的新基地![詳細]
          鳳臺縣抗日民主政府紀念園
            潘集“鳳臺縣抗日民主政府紀念園”,又名潘集區(qū)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潘集區(qū)潘集鎮(zhèn)街道北。該園始建于2002年7月,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2005年9月2日正式開園。2011年進行了改擴建,總投資近200萬元。紀念園主要由石雕牌坊門、主紀念碑、輔碑、潘集地區(qū)革命歷史紀念館及園林綠化等部分組成。牌坊大門、主紀念碑上面分別刻有原省人大、省新四軍研究會領導王光宇、鄭淮舟等題寫的碑文!芭思貐^(qū)革命歷史紀念館”是園林的主題建筑,坐落在紀念園東端,建筑面積300平方米;館名由省人大原副主任、省新四軍歷史研究常務副會長鄭銳題寫。展館內(nèi)展出內(nèi)容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喚起民眾》,反映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時期,我黨在潘集地區(qū)活動情況;第二部分《抗日烽火》,主要反映抗日民主政府及根據(jù)地建設情況;第三部分《迎接黎明》,……[詳細]
          紅二十八軍軍政舊址
            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之一——紅二十八軍軍政舊址位于岳西縣包家鄉(xiāng)鷂落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境內(nèi),距縣城55公里,318和105國道及209省道直達景區(qū),方便、便捷。景區(qū)內(nèi)茂林修竹,溪谷縈回,流泉飛瀑,是大別山自然景觀資源比較集中的地區(qū)之一。鷂落坪還是著名的革0據(jù)地,原紅二十五軍,二十八軍的駐地,1935年夏,高敬亭率紅二十八-戰(zhàn)至此,見這里地形有利,群眾基礎好,決定在此建立根據(jù)地,總指揮所就設在此處。緊接著在地方黨組織的配合下,成立了紅軍便衣隊,創(chuàng)建了山林醫(yī)院、紅軍被服廠、小型修械所和紅軍商店,這里便逐漸形成了紅二十八軍大本營和中心游擊根據(jù)地。此舊址是紅二十八軍在此堅持三年艱苦卓絕游擊戰(zhàn)爭的重要物證,同時它又是紅二十八軍與岳西人民魚水情誼的見證,因此,保存它就是保存了……[詳細]
          霍邱縣烈士陵園
            霍邱縣是鄂豫皖革0據(jù)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24年就有黨的地下組織活動,1926年建立了第一個黨組織,1930年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在艱苦的戰(zhàn)爭年代,霍邱人民前赴后繼,英勇戰(zhàn)斗,有2700多位優(yōu)秀兒女為國捐軀,并涌現(xiàn)出陶勇、楊國夫等12位共和國將軍。1964年,原南京軍區(qū)司令員-來霍邱視察,回憶起霍邱革命斗爭史,認為應建一座紀念塔,以慰先烈英靈,教育子孫后代,當年經(jīng)安徽省人民委員會批準,征地25畝,興建烈士塔,到1965年竣工。烈士塔座落在霍邱縣城東郊,東湖路東端。塔底周長49米,高21米,塔頂有五角紅星,塔身正面鐫刻著-元帥親筆題寫的“霍邱縣革命烈士紀念塔”十個大字。塔基正面刻有縣委、縣政府的碑文,塔的四周松柏挺立,四季常青。1985年,陵園內(nèi)增設了50平方米的烈士事跡陳列室,專門陳列劉霍、……[詳細]
          中共安徽第一面黨旗紀念園
            中共安徽第一面黨旗紀念園位于安徽省第一個中國共產(chǎn)黨黨組織的誕生地——壽縣小甸鎮(zhèn)境內(nèi)。隸屬壽縣縣委、縣政府,平時由小甸鎮(zhèn)黨委、政府代為管理。紀念園規(guī)劃總占地面積66畝,位于小甸鎮(zhèn)小甸街道東街,一期工程于2013年10月基本建成。園區(qū)集教育、求知、休閑為一體,是安徽省重要的黨史教育基地之一、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淮南市領導干部黨史教育基地、淮南市青少年革命傳統(tǒng)教育示范基地、淮南市紅色主題旅游區(qū)之一,也是安徽省重要的紅色旅游景點之一。景區(qū)內(nèi)主要景點有:中共小甸集特支紀念館、淮上中學補習社、壽縣革命烈士陵園、黨史研究中心(建筑面積1950平方米,待建)、旅游接待中心(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待建)和中共安徽第一面黨旗紀念園廣場。廣場東側為占地5畝的旅游停車場,園內(nèi)興建了旅游公廁。2013年11月,在紀……[詳細]
          千里躍進大別山紀念館
            千里躍進大別山紀念館位于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韋寨鎮(zhèn)吳營村,始建于2013年6月,展館面積800余平方米。整個展館以時間為序,運用雕塑、圖片和聲光電高科技等手段,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戰(zhàn)略以及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作戰(zhàn)方針為依據(jù),再現(xiàn)了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及轉(zhuǎn)戰(zhàn)淮西的恢弘氣勢和光輝歷史。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戰(zhàn)略部署,率領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主力,強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建立了擁有2000萬人口的大別山革命根據(jù)地,將戰(zhàn)爭引向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揭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略進攻的序幕,實現(xiàn)了黨中央經(jīng)略中原的戰(zhàn)略目標,成為中國革命戰(zhàn)爭史上的偉大轉(zhuǎn)折點。轉(zhuǎn)戰(zhàn)途中,劉鄧大軍在臨泉駐守88天,不斷鞏固擴大了豫皖蘇解放區(qū),開展整黨整軍運動,支持保衛(wèi)了臨泉新生的民主政權。期間,臨泉兒……[詳細]
          新四軍皖西革命紀念館
            在風景秀麗的萬佛湖南岸,群山環(huán)抱之間形成一塊開闊沖地,湖光山色之中坐落著一幢徽派建筑—韋家大屋。1938年5月到1939年6月,高敬亭將軍率新四軍四支隊在東港沖韋家大屋駐扎了13個月。韋家大屋當時是一個韋氏家族居住地,共有20多間房屋,韋氏家族是當?shù)孛T望族,也是開明紳士,韋家人堅決支持抗日,自愿把房屋的一大部分讓出給四支隊使用,四支隊離開東、西港沖以后,又把房子還給了主人。1991年,韋家人把房屋贈送給國家。自1980年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關心重視下,新四軍四支隊舊址(韋家大屋)先后被批準為“舒城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舒城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省少先隊教育基地”、“安徽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六安市‘139’紅色旅游項目”。2007年6月投資700多萬元對新四軍四支隊舊址進行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