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至老縣城自然保護區(qū)位于秦嶺南麓,北接太白自然保護區(qū),南鄰佛坪自然保護區(qū),總面積12611公頃,那里棲息著30余只國寶大熊貓,同時還擁有羚牛、金絲猴、豹子等珍稀野生動物以及冷杉、竹葉草等珍稀野生植物。老縣城距離西安300余公里。這是一個四面環(huán)山,風光迤儷、民風淳樸、有著清代遺留的殘垣斷壁、寺廟大鐘、古代獄舍的寧靜處所,……[詳細] |
![]() | 樓觀臺國家森林公園AAAA ![]() 陜西樓觀臺國家森林公園,位于秦嶺西部北麓陜西省周至縣境內(nèi)。東距古城西安70公里,107國道橫穿而過,與隴海鐵路、西寶高速公路、108國道相接。森林公園始建于1982年,是林業(yè)部最早批建的全國十二個森林公園之一,也是西北地區(qū)首家森林公園。1992年報經(jīng)林業(yè)部定為國家級,與陜西省樓觀臺國家森林公園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管理,……[詳細] |
![]() | 西安市黑河國家森林公園AAAA ![]() 黑河森林公園位于黑河源頭、周至縣境內(nèi),108國道橫貫其中,交通十分便捷。公園面積4941公頃,森林覆蓋率95%,有三大景區(qū),100多個景點。園區(qū)內(nèi)森林茂密,奇峰若雕,怪石嶙峋,山水入畫,珍稀動物大熊貓、金絲猴、羚牛及古棧道、釣魚臺等歷史人文足跡頻見。春之山花爛漫,夏之遮蔭蔽日,秋之紅葉滿山,冬之白雪皚皚,被譽為北方的香……[詳細] |
![]() | 周至石佛寺始建于隋,因有一尊石雕佛像而得名,在周至縣城西南20公里處(竹峪鄉(xiāng)境內(nèi))。石佛寺又叫安樂宮,是一處三教合一的宗教寺廟。師傳由道人住持![詳細] |
![]() | 周至金絲猴自然保護區(qū)秦嶺是珍禽異獸的家鄉(xiāng)。進入秦嶺50多公里,就到了地處西安市周至、漢中佛坪、寧陜3縣交界的雙廟鄉(xiāng),這里是公路的盡頭。盛產(chǎn)金絲猴的地方就在周至縣雙廟鄉(xiāng)最高處的玉皇廟村。玉皇廟村,坐落在秦嶺高處一個山坳里,三面是山,山上古木鋪天蓋地。金絲猴每到冬季,都聚在這里棲息,尋食和找配偶。解放前由于濫捕濫殺,這里的……[詳細] |
![]() | 周至老子墓 老子,姓李,名耳,也稱老聃,號老子。楚國苦縣(今河南省鹿邑東)人。做過周朝管理藏書的史官。孔子曾向他問禮后說:“鳥吾知其能飛,于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今見老子,其猶龍乎!”后見周代衰落,遂西出函關(guān),隱去,不各所終。其實他隱于終南山之樓觀臺,在這里,他著有《道德經(jīng)》,他用“……[詳細] |
![]() | 李颙墓位于周至縣二曲鎮(zhèn)八一村。原有墓地190平方米,周筑土墻。封土圓丘形,直徑約3米、高約3米!拔母铩敝蟹馔痢⑹詺。1976年后在原址劃定800平方米作為保護范圍。1956年由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颙(公元1624年—公元1705年)字中孚,號二曲,陜西周至縣人。清初著名理學家,與孫……[詳細] |
![]() | 周至縣首陽山首陽山是千里秦嶺第二主峰,海拔2720米,位于周至縣九峰鄉(xiāng)耿峪,東距西安60公里,西距周至縣城30公里。景區(qū)人文景觀星羅棋布,自然景觀目不暇接。史載,商周交兵時,商朝上大夫伯夷、叔齊阻攔周武王大軍未果,逐南行入山隱居,采薇而食,義不食周粟。首陽山是千里秦嶺第二主峰,海拔2720米,位于周至縣九峰鄉(xiāng)耿峪,東距……[詳細] |
![]() | 仙游寺位于中國南北分界線秦嶺終南山黑水河之黑龍?zhí)杜希顷兾髦苤量h隋唐時期存留下來的名勝古跡;是歷代關(guān)中地區(qū)佛教活動勝地之一;是唐宋以來文人學士聚游之所;是史詩《長恨歌》的誕生地;是中國千年前的文化叢林。她的歷史上溯周秦,下迄明清。仙游寺始建于隋開皇十八年(598)。始稱“仙游宮”。仁壽元年(601),隋文帝為了在全國安……[詳細] |
![]() | 樓觀臺位于周至縣樓觀鎮(zhèn)東南3公里處的終南山北麓。傳說周代大夫函谷關(guān)令尹喜在此結(jié)草為樓,以觀天象,因名“草樓觀”。后尹喜迎來老子在此著《道德經(jīng)》五千言,并在樓南高崗筑臺授經(jīng)。相傳后來秦始皇修廟于樓南,漢武帝建宮于樓北。史載晉惠帝元康年間(公元291~299年)植樹10萬余株,遷民300余戶來此。隋文帝開皇年間(公元581……[詳細] |
![]() | 涌泉寺位于周至縣馬召鎮(zhèn)涌泉村,該寺內(nèi)明代舊碑,周至學者王三聘撰文有記,原佛殿建于元至正三年,是否始創(chuàng)未考證,自仙游寺誕生長恨歌,及后傳楊貴妃生逃東瀛之說,故今日本國亦隨泉涌寺與仙游寺為推想,若楊氏慌亂中自馬嵬坡潛行途經(jīng)涌泉仙游也未必不可能,故推斷該寺于唐天寶前已創(chuàng)建,后歷宋元至明景泰弘治(1488-1505)、嘉靖(1……[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