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甸村早在唐朝就有先人落戶,原始莊明“草甸子”。(唐王李世民所賜)李世民率30萬大軍跨海東征高麗國,兵駐菱角沽,發(fā)現(xiàn)東南方向有一小村莊,村莊周圍有幾千畝草地,故賜名“草甸子”。
小甸村建莊于大定十二年(1172年),距今已有843年。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元明兩軍征戰(zhàn),草甸子一度為其戰(zhàn)場,村里村外尸體遍地、血流成河,故改名為“血家甸”。
明朝萬歷十七年(1589年),寶坻縣令袁黃開渠引水到村后,又改名為“小甸莊”。(因為原來只有田和勾,現(xiàn)在又有了水)。
1956年,上級有命名為“東勝漁業(yè)生產合作社”。
現(xiàn)在叫做“小甸村”。
村中有人口1461人,413戶。其中中共黨員41人。村中現(xiàn)有23個姓氏,分別來自唐、宋、元、明、清各朝代,主要來源地有山東、陜西、浙江等省份,年代不一。主要民族有漢族、壯族、朝鮮族。
村中現(xiàn)有土地萬余畝,魚池2700畝,村中占地面積800余畝,村民住房共有9排,人均居住面積20.7平方米。
村中土地在1987年以前以種旱田為主,87年以后九成土地種上水稻,村民生活日漸好轉。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后的今天,村里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村現(xiàn)有大小汽車100多輛,大中專以上畢業(yè)生130多名,都參加了工作,村民收入逐年提高。
如今的小甸村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已成為了地成方、渠成網(wǎng)、路寬廣、樹成行、糧滿倉、魚滿塘的魚米之鄉(xiāng)。
尤其是2014年家建設美麗鄉(xiāng)村后,小甸村面貌煥然一新,村民的幸福感倍增,有打油詩一首表明:
改革開放就是好,今年變樣了。
全村道路都硬化,晚上出行路燈照。
健身器材安裝齊,村民健身把舞跳。
早晚都有老和少,村里村外把彎繞。
自來水道從新改,龍頭一扭水就到。
大小坑塘都清理,要對它們來改造。
公廁化糞初建成,衛(wèi)生隊伍組建好。
街道兩邊都綠化,觀賞林木與花草,
美麗鄉(xiāng)村已呈現(xiàn),城鄉(xiāng)差別在縮小。
人人內心都歡喜,個個面容皆帶笑。
以人為本萬事興,歌頌新面貌。
小甸村交通發(fā)達,南有寶蘆公路,西有承塘高速,村距寶坻縣城36公里,距蘆臺28公里,距唐山市40公里,距天津79公里,距北京113公里。
在鎮(zhèn)黨委和村兩委會的帶領下,全體村民積極奮進,在美麗鄉(xiāng)村的基礎上把打造成智慧型鄉(xiāng)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