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免费在线播放,免费αv在线看,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国产网址你懂的

        1.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山東省 > 濟南市 > 萊蕪區(qū) > 鵬泉街道 > 大石家莊村

          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qū)鵬泉街道大石家莊村概況

          [移動版]

          大石家莊村位于萊城東南9公里,辛莊河西岸,磁萊鐵路東側。北靠秦家洼村,西與陳家峪村為鄰,東與趙家泉村、興隆莊村隔河相望。地處丘陵,耕地1374畝,392戶,1268人。

          明朝洪武年間,侯姓由河北省棗強遷至南王家莊村,后又從南王家莊村遷此地。劉姓從蒙陰縣遷此地。因村北有豬肝地嶺,人稱崖頭子嶺,像巨石臥地,故取名大石家莊。曾名舍莊、蛇莊、大石、大石家。

          據明《嘉靖萊蕪縣志》載:明天順年間(公元1457 - 1464)該村屬鵬山里;清朝咸豐年間(公元1851 - 1861)里改保,該村屬鵬山保,包括大蛇莊、小蛇莊;1937至1941年,全縣統(tǒng)一劃鄉(xiāng),該村為義和鄉(xiāng);1941至1946年9月,該村屬汶陽區(qū),汶陽區(qū)是由鵬山區(qū)過渡而來;1950年5月撤銷汶陽區(qū),該村隸屬八區(qū)蘆城鄉(xiāng);1958年10月成立辛莊人民公社,該村隸屬辛莊公社;1985年隸屬辛莊鎮(zhèn)至今。

          大石家莊村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1940年10月25日閻-人來要糧,村民齊心堅決不交。第二天,他們從村南頭到村北頭點起了大火,村子變成了一片火海。燒毀房屋300多間,只剩斷墻殘壁,村民除身上穿的破衣爛衫外,一無所有。敵人逼交糧食,村民回答,仍然是:“糧食,一兩也沒有!

          1946年3月,侯學聚、侯明珠、侯明訓組織成立第一個黨支部,當時有7名黨員,帶領村民斗富戶,分財產,深受貧農歡迎。

          1946年6月“大動參”時,村中先后有22人奔赴戰(zhàn)場。9人捐軀,追認烈士;兩名二等殘廢,兩名三等殘廢。

          1947年成立支前大隊。大隊長侯明珠,帶領民工200人,擔架40副,推車100輛,以及上萬斤糧草,支援前線。

          建國后,村先后成立了換工組,互助組,1955年在互助組的基礎上成立了初級社。1956年成立趙家泉高級社(建國社)。1960年至1962年,三年的自然災害,村民咬牙度過。1965年整修大寨田50畝。1971年“農業(yè)學大寨”,重點治理了村北、村東沙灘140畝,使之變成了旱澇保收的穩(wěn)產高產田。

          1982年以后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產量不斷提高,發(fā)展桑園100畝,葡萄20畝,棗園、蘋果園20畝,生姜10畝。徹底解決了村民的溫飽問題。

          大石家莊注-利建設。1976年建崖頭子嶺揚水站,擴大澆地面積500畝;1977年建二級提水站,引水過鐵路,擴大澆地600畝。

          2002年9月上旬,南坡(大橋西)機灌配套,埋地下六寸水管600多米,擴大澆地面積300畝。

          大石家莊村民大力修建道路。1995年開始修起了橋頭到秦家洼村的公路,從洞子口到萊新高速公路的公路,1997年修起了洞子口大橋——富民橋。

          大石家莊村一貫崇尚文明,重視教育。早在1940年就辦抗日小學,學校設在本村木匠鋪,教師侯明仁,當年教學生25人。1945年日本投降后,成立了革命小學。1951年正式成立大石家莊小學。1975年,小學設有初中班。1981年初中班并入墨埠聯(lián)中;謴透呖贾贫纫詠恚逵50人考人大中專院校,其中5人考上了研究生。第一位大學生是楊世隆,現(xiàn)已是外科主任醫(yī)師,萊蕪市中醫(yī)醫(yī)院副院長。

          大石家莊徹底擺脫了貧困走向富裕,村民用上了電燈、電磨,家家有電視、電話,液化氣爐、冰箱、微波爐已有100戶,劉訓京買上了小轎車,侯訓軍挖掘機已發(fā)展到了3部。村里拖拉機、三輪車60臺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