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建山神廟且臨河,故名。1958年成立廟河大隊。1959年并入玉皇大隊。1961年恢復廟河大隊。1983年改稱廟河村民委員會至今。廟河村……。 |
廟河原稱桐樹溝。據史記載,清朝廟河村北,溝兩岸桐樹成林,郁郁蔥蔥,外地人來這里販瓦盆的、買煤的、下窯謀生的,行人熙攘,都把這個有桐樹林的山澗小村叫“桐樹溝”。很久以前這個北靠太行的山澗小村的人們,飽嘗雨季山洪暴發(fā)的水災之苦,每次大的水災,都使不少人家家破人亡。無奈之下,只好求助龍王,就在村南修一龍王廟(白龍澗廟),求龍王保佑,由此這個有廟的山澗小村就更名為“廟河村”。1949年,始置廟河村公所,屬……。 |
原村名農科村因重名,1980年依據本轄區(qū)內肖家溝河邊曾建有一古廟,取名廟河村民委員會。自隋大業(yè)三年(607)設立京山縣后一直為其所轄,民國屬京山縣第四區(qū)。1949年屬漁薪區(qū)楊場鄉(xiāng),1955年7月劃入天門縣,1956年為楊場鄉(xiāng)萬年農業(yè)合作社,1958年為漁薪人民公社萬年三大隊,1961年為新橋公社萬年大隊;1975年屬拖市人民公社農科大隊,1981年恢復廟河大隊,1984年為拖市區(qū)廟河村,1997年……。 |
明、清時屬黃州府黃岡縣永寧鄉(xiāng);民國時期(1912年-1949年)屬黃岡縣第三區(qū);解放初期屬黃岡縣第三區(qū);1951年屬黃岡縣第十區(qū);1956年屬黃岡縣但店區(qū);1957年屬但店指導組;1958年改為黃岡縣和平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化時期屬黃岡縣和平人民公社廟河管理區(qū),為高潮生產大隊;1962年設區(qū)建社時屬但店區(qū)廟河公社;1984年恢復區(qū)、鎮(zhèn)建制后屬但店區(qū)廟河鄉(xiāng);1987年撤區(qū)設鄉(xiāng)鎮(zhèn)屬但店鎮(zhèn);1990年成立……。 |
廟河村地處于長江以北,是茅坪鎮(zhèn)最邊遠的鄉(xiāng)村,版圖面積9.6平方千米,東接夷陵區(qū),西至屈原鎮(zhèn),南臨長江,北鄰屈原,F(xiàn)有總人口721人,總戶數229戶,現(xiàn)有耕地104畝,柑橘1200畝,茶葉850畝,板栗50畝,生態(tài)公益林7299畝,退耕還林980畝,上年人均純收入5621元。廟河村現(xiàn)設一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7人,預備黨員1人,入黨積極分子1人。每年分春、夏、秋、冬召開黨員集中學習和培訓大會,并定期召……。 |
松木坪鎮(zhèn)廟河村,位于松木坪鎮(zhèn)西南端。村委會駐地壇子口(二組),距宜都縣城38公里,周邊與本鎮(zhèn)茶元寺村、松木坪村、雙井寺村、枝城鎮(zhèn)紙坊沖村、水井坪村接壤。全村版圖面積14.2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2.5公頃,林地986.6公頃,森林覆蓋率69%,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撥近400米,西部最高800米,東部最低230米。廟河村氣候溫和,交通便利,礦產資源豐富。人口現(xiàn)狀: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共628戶人口2……。 |
廟河村是陜西省安康市旬陽市城關鎮(zhèn)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610981100227。 |
因此地有一條小河,河邊山包上修有一座川廟,故名廟河。1951年設廟河鄉(xiāng);1969年更名為廟河管理區(qū);1978年更名為廟河大隊;1984年更名為廟河;1989年更名為廟河行政村;2000年更名為廟河村名委員會。廟河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