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點推薦 > 邢臺市2018—2020年度市級文明村鎮(zhèn)[20]
邢臺市2018—2020年度市級文明村鎮(zhèn)[20]
2021年2月4日,邢臺市文明辦對邢臺市2018-2020年度文明村鎮(zhèn)、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名單予以公示, |
明永樂年間,乞道光、乞道亮兄弟二人自山西洪洞縣遷來定居,后漸成東、兩兩個村落,此村居西,名西乞家莊。西乞家莊村……。 |
據(jù)魏氏家譜記載:該村原名樊家莊。明永樂二年(1404),魏士能由山西洪洞縣遷來定居,經(jīng)歷代繁衍,魏姓增多,改村名魏家莊。魏家莊村……。 |
據(jù)胡氏家譜記載:明永樂二年(1404).胡老充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以姓氏取名胡家莊。民國時期為與城東胡家莊區(qū)別,因居城北,故名北胡家莊,沿用至今。北胡家莊村……。 |
據(jù)傳,此村居范、乞兩姓。明初,蓋氏自山西洪洞縣遷來,后村人蓋老官在京被封為“待詔”(明、清翰林院屬官),衣錦還鄉(xiāng),改村名為“待詔”。后演變?yōu)榇笳。大召村……?/div> |
據(jù)傳,此村原名赫家莊,古址在今村西小橋邊。后因大水沖淹,只得東遷至此,居民稱之為“南渡村”,后演變?yōu)槟隙糯。南杜村位于南宮城區(qū)西南方向3.5公里處,邢德路北側,是南杜街道辦事處所在地,全村共315戶,人口1270人,耕地面積2430畝。南杜村主要產(chǎn)業(yè)以種植業(yè)和養(yǎng)殖業(yè)為主,糧食作物主要為小麥和玉米,經(jīng)濟作物主要為棉花。……。 |
據(jù)尚氏家譜記載:明永樂三年,尚斌從山西洪洞縣遷此落居,以姓氏取名尚家莊。尚家莊村位于南宮市區(qū)以西3公里,北臨邢德公路,是中國現(xiàn)代京劇代表人物之一尚小云的故鄉(xiāng)。全村共200戶、815口人,6個村民小組,29名黨員,耕地1472畝。主要產(chǎn)業(yè)以棉花、小麥種植,肉雞蛋雞養(yǎng)殖和勞務輸出為主!。 |
此村建于唐代以前,因村址較高故名高村。清代因西鄰西高村,曾名“東高村”。清朝末年村落漸大,改名大高村。大高村……。 |
明初,此地為官府收交稅馬之處,故名交馬寨。明永樂二年,王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以姓氏加方位取名后王家交馬寨。清末簡稱后王家。后王家村……。 |
明永樂年間,王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建村,取名王家莊。后為避重名,改為南王莊。南王莊村……。 |
明代中期,魏村(今前魏村址)數(shù)戶魏姓北移至今址建村,取名后魏村。后魏村……。 |
據(jù)傳,明代以前即已形成村落。后居民趙氏在村南“朱家河”上建橋一座,工藝獨特,聞名鄉(xiāng)里,村名趙明橋由此而得。今河洼地古橋址尚存。明永樂三年(1405),張德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定居,村名仍用舊稱。趙明橋村隸屬大屯鄉(xiāng),東至大屯村,南至邢德路,北至東進街。均為漢族。河流無,地處平原,經(jīng)濟以種植為主,主要種植小麥、棉花!。 |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從山西洪洞縣遷來馮來武、馮來義兄弟和王、劉二姓,在此建村,取名馮王劉。后馮姓漸旺,遂改村名為馮家莊。馮家莊村……。 |
相傳,此處元代以前已有村落。元末明初戰(zhàn)亂之時,村內(nèi)一婦女被官兵追捕,攜子、侄逃至村北桑園,官兵行將追上時,她棄子攜侄奔命,但終被官兵抓住。因官兵敬其所為,將其與侄子釋放,后此村便稱賢孝村。杜氏家譜記載:明永樂年間(1403~1424),杜人老、杜二老由山西洪洞縣遷此落居,村名仍稱賢孝村。明末,其后裔杜鎮(zhèn)將村名改為孝昌村,以寄昌盛之意。孝昌村……。 |
此村明代以前與東趙守寨為一個村,名趙守寨(其由來詳見東趙守寨)。明永樂:年(1404),李守法、張德成和王、許兩姓,從山西洪洞縣遷趙守寨定居。清代,趙守寨村域擴大,分為東、西兩個村,此村居西,故名西趙守寨。西趙守寨村……。 |
相傳,燕王“掃北”時,曾在此安營扎寨。明永樂二年,李大皋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因地處沙窩,故名沙里寨。沙里寨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