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點推薦 > 第三批江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2]
第三批江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2]
在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創(chuàng)建活動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先進典型,他們廣泛動員、認真組織,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績,發(fā)揮了很好的示范帶頭作用。為鼓勵先進,深入推進基層民主管理、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和法治江西建設,省司法廳、省民政廳在全省自下而上逐級推薦和組織抽查考核、大眾媒體公示的基礎上,決定命名表彰南昌縣塔城鄉(xiāng)南洲村等64個村為江西省第三批“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南昌縣蓮塘鎮(zhèn)體育館社區(qū)等60個社區(qū)為江西省第二批“省級民主法治示范社區(qū)”。 |
唐宋時期,街北的寶山山麓曾建廠煉鉛,故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鉛廠區(qū)鉛廠鄉(xiāng);1951年得名鉛廠大隊;1958年屬紅旗公社鉛廠大隊;1961年起屬鉛廠公社鉛廠大隊;1984年按上級的統(tǒng)一部署建鄉(xiāng)換屆,又實行鄉(xiāng)、村建制,本境稱崇義縣鉛廠鎮(zhèn),鄉(xiāng)以下設村,成立鉛廠村村民委員會至今。鉛廠村……。 |
1949年8月前屬河嶺鄉(xiāng)。1949年8月稱城關區(qū)河嶺鄉(xiāng),1958年公社化時稱城關公社河嶺大隊,1962年屬南廂公社,1966年屬城郊公社,1968年與桃園合并為城郊公社河嶺大隊,1979年與桃園分開稱原名。1984年改河嶺大隊為河嶺村村民委員會,得名后沿用至今。河嶺村……。 |
1949年前屬潭口鄉(xiāng)。1949年后屬潭口區(qū)潭口鄉(xiāng)。合作化時屬東坑初,高級社。1958年屬衛(wèi)星公社(1959年改為潭口公社),建龍井大隊。1961年屬東坑公社。1968年屬潭口公社。1972年屬東坑公社。1983年屬潭東公社,1984年屬潭東鄉(xiāng),1996年鄉(xiāng)改鎮(zhèn),仍屬潭東鎮(zhèn)。2008年11月28日,隨潭東鎮(zhèn)委托至贛州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管理。2013年11月12日,從南康市劃入贛州市章貢區(qū)管轄。2016……。 |
民委員會據傳是王姓始居,原設小店,村北有小港可停排筏,故名王埠村民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屬巾口鄉(xiāng),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仍屬巾口鄉(xiāng),1954年成立王埠初級社,1957年轉王埠高級社,1958年政府時屬巾口政府王埠大隊,1968年與西灣大隊合并為西灣大隊,大隊部駐在馬坎,1971年移民遷建時與西灣分拆,改屬宋溪公社,仍稱王埠大隊,1983年改制后為王埠村民委員會,屬宋溪鎮(zhèn),地名沿用至今。王埠村……。 |
董家村背靠青山、翠竹聳立,農田房舍錯落有致。 該村著力打造了“三化一場四園”即村莊綠化、道路硬化、節(jié)能燈亮化,新建文化休閑廣場,重點打造了梨園、桔園、花園、菜園;堅持黨建引領發(fā)展,積極發(fā)揮村民事務理事會的主導和參與作用;以王家洲葛根種植基地為龍頭,鼓勵有能力的村民參與,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解決農村剩余勞力的用工,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時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
原茭塘咀有一池塘,池塘內有蒲塘茭草,故名。1949年前屬沙嶺鄉(xiāng)第七保,1949年后西源鄉(xiāng),合作化時屬永豐高級社,公社化時期,由永豐劃為茭塘、中塘、西源、福緣四個大隊,1960年以后劃規(guī)周溪公社為茭塘大隊,1962年從周溪公社分出,茭塘復歸西源公社,1968年與中塘合并為茭塘大隊,1978年又分開,仍為茭塘大隊,1984年改為茭塘村民委員會。茭塘村位于美麗富饒的鄱陽湖之濱,地處西源鄉(xiāng)東南方,東與塘口……。 |
因村子位于瑞昌城東與九江縣交界,且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故名。1949年前和1949年后均屬東一區(qū)城東鄉(xiāng),1958年屬湓城公社為堰豐大隊,1962年恢復原建制,1968年與裕豐、五里合并為東關大隊,1972年裕豐、五里劃出恢復原建制,1984年改為東關村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今。東關村……。 |
楊柳村地處馬當磯炮臺山下,距馬當鎮(zhèn)政府所在地4公里處,東鄰船形村1、2、9組和帽子山核電站相連,南瀕太泊湖與蓮花村相鄰,G530國道穿境而過,西沿馬當磯山脈,北靠長江南岸。圩區(qū)、丘陵各半,轄區(qū)面積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569畝,山地面積2700畝,水面面積1050畝。下轄20個自然村,20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334戶,總人口4239人。黨員102人,脫貧戶74戶202人,邊緣戶8戶20人。其……。 |
橫溪村簡介吉安縣橫江鎮(zhèn)橫溪村委會位于縣城西北,距縣城中心區(qū)11公里,距大廣高速路口5公里,敦井公路和吉井鐵路穿村而過,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下設6各自然村,村部設置在公塘自然村中。公塘古村景色優(yōu)美。自古便有“八景勝地”之美譽,村內保留“龍山松濤、鵝池蘆浪、廣福晨鐘、盤山晚笛”八處美景,現存古樹30余棵,古跡10余處。公塘古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土地革命時期,彭德懷率領紅五軍曾在此駐扎,發(fā)動農民打……。 |
璋塘村因西南方向旁有一口大池塘,名為璋塘,后取名為璋塘村。1976年以前由值夏人民公社管理,1976至1984年轉入新圩人民公社管理。1984年璋塘大隊改置璋塘村村民委員會,1984年以后由新圩鄉(xiāng)鎮(zhèn)府管理,1993年由新圩鎮(zhèn)人民政府管理,沿用至今。璋塘村委會總戶數為183戶,人口896人,其中黨員17名,有4個村小組,轄璋塘、新璋、黃土嶺3個自然村(不含小康示范村),共有耕地800余畝,水面300……。 |
“陂田”指以田連村舍,田壟溪上有陂1949年屬楓江鄉(xiāng),1956年由陂田初級社轉為高級社,1958年改稱陂田大隊,屬機江公社,1984年撤大隊改稱陂田村委會,2003年,黎家村委會并入陂田村民委員會,屬楓江鎮(zhèn)。自命名以來,沿用至今。陂田村位于楓江鎮(zhèn)的西端,距楓江鎮(zhèn)政府3.5公里,交通便利、風景宜人。全村共有農業(yè)人口1404人,轄2自然村,6個村小組,村支部黨員31人,兩委班子成員7人,是原陂田村和黎……。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石塘鄉(xiāng)第十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石塘鄉(xiāng)第四代表區(qū),1984年改稱為石塘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石塘村……。 |
2003年4月21日齊心代夫習仲勛回新干塘頭習家(華城門)尋根認祖,親題”祖地華城門“字樣。又于2012年,在新農村建設中,在塘頭習家老宅基地中,發(fā)掘出一長方形花崗巖朝門(又謂”牌樓“),上鐫刻”華城門“三繁體仿顏字體,北面有吉祥圖案,故改名華城門。1949年前,屬第一區(qū)桁橋鄉(xiāng)第一保,1949年后,屬第三區(qū)善政鄉(xiāng),1956年屬善政鄉(xiāng),1958年設立塘頭大隊,屬善政公社。1968年隨公社改設為勝利大……。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隸屬懷忠鄉(xiāng),引泉、拿頭屬龍江鄉(xiāng),成立后成立東溪、拿頭屬茶源鄉(xiāng),引泉、湯家屬拿溪鄉(xiāng),合作化時峰塘、引泉、拿頭初級社分別轉為高級社,公社化時東溪、引泉、峰塘屬官山農場,官子嶺屬賽英公社為拿頭大隊,1959年設拿溪大隊,屬高橋公社,1970年改引泉大隊,1984年撤社設鄉(xiāng),設引泉村村民委員會,屬高橋樓鎮(zhèn)。引泉村……。 |
被中外專家和游客譽為“千里贛江第一島”的泰和縣蜀口村,既是一個人文厚重的江西省歷史文化名村,也是一個新農村建設的生態(tài)旅游典范村。蜀口村歐陽氏從十一世永字輩到二十二世立字輩,明清兩朝270多年間登科進士二十一人,后裔散播世界14個國家和全國11個省市。蜀口村地理位置獨特優(yōu)越。蜀口村由蜀口、大江、大洲三個自然村合并而成,因座落在蜀水岔道與贛江的匯合處,臨空鳥瞰,贛江和蜀水就像兩條大臂膀將蜀口村合圍懷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