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第十四批省級(jí)“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22]
江蘇省第十四批省級(jí)“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 |
因取和平興旺之意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設(shè)立和興大隊(duì);1983年政社分設(shè),改為和興村村民委員會(huì)。2001年安圩村村民委員會(huì)、朱閘村村民委員會(huì)并入,沿用至今。和興1村:位于李集鄉(xiāng)東北2公里處! |
因寓意村內(nèi)居民和和氣氣,和睦相處,且村莊規(guī)模較大而得名。1958年年政社合一,設(shè)立大和大隊(duì);1983年政社分設(shè),改為為大和村村民委員會(huì),沿用至今。大和村:位于孟興莊鎮(zhèn)東南1公里處! |
因寓意村內(nèi)幾個(gè)村莊合在一起,同心協(xié)力,故名。據(jù)嘉慶《海州志》載,明時(shí)屬淮安府海州轄地,清時(shí)屬海州沭陽縣。民國初屬沭陽縣第五區(qū),1936年屬漣水縣第三區(qū),1946年屬灌云縣第三區(qū)華彩(時(shí)稱官莊)。解放后屬灌云縣曙紅公社(時(shí)稱官莊大隊(duì))。1960年歸興莊公社,1978年劃分官莊、牛行兩大隊(duì),1979年牛行改稱大同大隊(duì)。1981年劃歸湯溝公社,1983年改屬湯溝鄉(xiāng),1985年改屬湯溝鎮(zhèn)。2001年9月官……。 |
因該村靠鹽河南閘旁邊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設(shè)立南閘大隊(duì);1983年政社分設(shè),改為南閘村村民委員會(huì),沿用至今。南閘村:位于張店鎮(zhèn)西北1公里處。……。 |
歷史以來因樊氏家族人口比例占多數(shù),黃氏、鮑氏家族占少數(shù),得名為樊莊。1958年設(shè)立樊莊大隊(duì),1983年改為樊莊村村民委員會(huì),沿用至今。樊莊村:位于新壩鎮(zhèn)西北4公里處。……。 |
因地處山崗嘴岔處,故名。1958年公社化時(shí),設(shè)立崗嘴大隊(duì),1983年改為崗嘴村村民委員會(huì),沿用至今。崗嘴村:位于錦屏鎮(zhèn)以東2公里處。……。 |
因位于孔望山附近,故名。2018年析孔望山村秦東門大街以北區(qū)域設(shè)立孔望山社區(qū)居民委員會(huì),沿用至今?淄缴鐓^(qū):位于鹽河南路120號(hào)!。 |
隨于閆莊以劉姓定名劉閆莊。解放初為劉閆莊村;1962年為劉閆莊大隊(duì);1983年改為劉閆莊村村民委員會(huì);2001年由劉閆莊、陳閆莊村村民委員會(huì)合并得名上閆莊村村民委員會(huì),沿用至今。上閆莊村:位于前閆莊村以北1公里處。……。 |
贛榆縣青口鎮(zhèn)宋口村位于縣城北郊,西鄰204國道,東靠海州灣臍部,交通便利。全村共有4個(gè)村民小組,現(xiàn)有426戶,1560人,1998年成立黨總支,下設(shè)2個(gè)黨支部,共有黨員67名,村占地面積8000畝,海、淡水養(yǎng)殖面積2500多畝,耕地750畝,村民主要從事水產(chǎn)育苗、養(yǎng)殖、加工及建筑業(yè)。全村共有企業(yè)20家,2011年宋口村實(shí)現(xiàn)工農(nóng)業(yè)總產(chǎn)值5.6億元,村集體收入1380萬元,2011年村民人均收入1.9……。 |
因由吳店村、范店村、孫店村三個(gè)自然村合并而成,故名。解初處分為吳店村、范店村、孫店村;1959年改為吳店大隊(duì)、范店大隊(duì)、孫店大隊(duì);1983年改為吳店村村民委員會(huì)、范店村村民委員會(huì)、孫店村村民委員會(huì);2001年合并為三店村村民委員會(huì),沿用至今。三店村:位于宋莊鎮(zhèn)西南3公里處!。 |
因駐地南街自然村,故名。解放初為墩二村;1958年改為墩二大隊(duì);1983年改為墩二村村民委員會(huì);2001年改為南街村村民委員會(huì),沿用至今。南街村:位于墩尚鎮(zhèn)以東1公里處!。 |
以盛姓命名為盛赤澗,后又以赤澗加排序定名為赤澗三村。建國初名為盛赤澗村;1958年改屬為盛赤澗生產(chǎn)大隊(duì);文革期間與萬赤澗合并為萬盛村,后又分開,復(fù)名為盛赤澗生產(chǎn)大隊(duì);1983年改為盛赤澗村村民委員會(huì);2001年改為赤澗三村村民委員會(huì),沿用至今。赤澗三村:位于赤澗一村西側(cè)!。 |
因山西大名府盧單二家逃荒到此地,故名。清宣統(tǒng)二年屬西南區(qū)太和市所轄;1951年前為單莊;1958年后又以方位改為東單村;解放初期名為東單村;1961年改為東單大隊(duì);1983年改為東單村村民委員會(huì),沿用至今。東單村:位于殷莊村以西1公里處!。 |
因莊居嶺下高地上,故名。解放初名為小埠村;1961年改為小埠大隊(duì);1983年改為小埠村村民委員會(huì),沿用至今。小埠村:位于徐屯村東北2公里處!。 |
因原殷莊有泰和街,故名。建國初分別名為橋頭村、南邵莊村;1961年分別改為橋頭大隊(duì)、南邵莊大隊(duì);1983年分別改為橋頭村村民委員會(huì)、南邵莊村村民委員會(huì);2001年兩村合并為泰和村村民委員會(huì),沿用至今。泰和村:位于殷莊村以北1公里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