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點推薦 > 邯鄲市2020—2021年度市級文明村鎮(zhèn)[8]
邯鄲市2020—2021年度市級文明村鎮(zhèn)[8]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始終把精神文明建設擺上重要位置,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大力開展以文明城市建設為龍頭的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文明村鎮(zhèn)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 |
始有梁姓在此居住, 因村莊后面有三個大石巖,故以姓氏取名梁家?guī)r。后梁姓絕嗣。明洪武二年( 1369年),薛萬億從山西絳縣遷來。明永樂十二年( 1414年),在此村后又立一村,稱后梁家?guī)r,此村改稱前梁家?guī)r。后更樂村趙永臣遷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簡稱前巖。前巖村……。 |
鹿頭鄉(xiāng)位于涉縣北部偏東方向,1996年轄區(qū)面積113.9平方公里,全境峰巒起伏,溝谷縱橫,北高南低。有49個自然村,設20個村民委員會,16685口人。耕地18045畝、除山間細泉外,大面積系缺水山區(qū)。種植以小麥、玉米、谷子為主,兼種豆類、薯類等雜糧。為涉縣核桃、柿子主要產區(qū)。企業(yè)有采礦隊、石灰廠、磚瓦廠、食品加工廠等。社會總產值5621萬元。有初中6所,小學19所,衛(wèi)生院2所,衛(wèi)生室9個,文化站……。 |
井店鎮(zhèn)0駐地井店村,位于涉縣東北部,距縣城8.5公里。境域東部、西部為山區(qū),山前坡地傾向中部,形成黃土崗壑,略為平緩。鐵礦石儲量豐富。1996年轄區(qū)面積108平方公里。有21個自然村,置28個村民委員會,37843口人。社會總產值62109萬元,其中工業(yè)總產值43556萬元。耕地29670畝,農作物以小麥、玉米、谷子、豆類為主,果品以花椒、柿子、核桃為主。鎮(zhèn)辦企業(yè)主要有化工廠、水泥廠、燒結廠、煉鐵……。 |
更樂鎮(zhèn)政府駐地更樂村,位于涉縣城東北,距縣城6.7公里。1996年轄區(qū)面積66.2平方公里,東部靠山,山前崗地由東向西傾斜平緩,多為褐土。有21個自然村,設22個村民委員會,20459口人,其中更樂村11946口人,稱太行之巨村。耕地15002畝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谷子、玉米、豆類。果品有核桃、柿子、花椒、蘋果等。天津鐵廠建于鎮(zhèn)東北,帶動了鎮(zhèn)、村企業(yè)的發(fā)展,主要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有水泥廠、白灰廠、硅鐵廠、磚……。 |
涉縣西戌鎮(zhèn)沙河村是邯鄲·陜北(延安)新華廣播電臺舊址所在地、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舊址,該舊址是全國著名的新聞廣播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從1946年5月進駐,至1949年9月撤離,邯鄲·陜北新華廣播電臺在這里駐扎三年多時間,齊越、廖承志、魏琳等一大批新中國新聞界的先驅們長期工作戰(zhàn)斗在這里,在這條看不見硝煙的戰(zhàn)線上,將黨中央、毛主席的重要指示和戰(zhàn)略-的聲音,通過報紙、電波,化作一把把利劍,直插敵人心臟,為解放……。 |
明成化十五年( 1479年)劉谷德從山西省洪洞縣遷此立村,故以姓氏取名劉家。劉家村……。 |
明嘉靖年間 (1522- 1566年) ,南亂石巖張姓遷來立村。后馬布申、康二姓遷來。因村莊位于亂石巖之北,故稱亂石巖北莊,后稱北亂石巖。1949年興修邯(鄲)涉(縣)鐵路時,曾與南亂石巖合稱巖城,后復名北亂石巖。北亂石巖村……。 |
明末,白芟村牛姓遷此立村。因居住在四條大溝(帆麟溝、石谷溝、小井溝、窟窿溝)的匯合口,故稱交口,后衍化稱郊口。郊口村位于涉縣東南部,兩省三縣交界之處,距縣城50公里,邊遠山區(qū),經濟條件差,是我縣貧困村之一,全村168戶,615人,村民小組四個,黨員27名,耕地面積365畝,退耕還林面積155.03畝!。 |
宋代就有此村,袁、牛、吳姓來此較早,明代又遷來李、王等姓。該村原名古青店。因地處交通要道,路旁開設店鋪較多,又因村中有井上百眼,至宋末元初,以井多店多更名為井店。井店村靠近公路的四街一帶仍稱“店街”。1961年,井店村分為四個街。井店二街村……。 |
清乾隆六年(1741年),境內王金莊村王法、王唐二家遷來此種地立村。稱安樂村。至乾隆十七年,有數(shù)十家之多。相傳,井店王姓遇到江西林姓指示,在此地開鑿一眼井,村子改稱遇林井,后衍化為玉林井。玉林井村……。 |
位于池坪北部,1958年公社化時, 由北門、后街、又上合并得名,為更樂村七個大隊之一。又上村……。 |
青塔村是河北省邯鄲市涉縣偏城鎮(zhèn)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130426108216。 |
清康熙年間境內田家會(小會)村張姓,山西省遼州(左權縣)擇城村閻姓和黎城縣善業(yè)村李姓相繼遷來立村。因村中建有一座塔,故得名“塔耳莊”,一名“塔兒莊”,后簡稱塔莊。塔莊村……。 |
清朝初期始建,有武安縣劉家莊劉姓遷該處居住,仍以原籍命名劉家莊。劉家莊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