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點推薦 > 貴州省第四批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14]
貴州省第四批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14]
2018年11月,在各地層層推薦上報基礎上,省司法廳、省民政廳、省法宣辦認真組織對申報材料的審核把關和開展實地考評,通過綜合評議,決定命名貴陽市云巖區(qū)水東社區(qū)茲美居委會等303個村(社區(qū))為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 |
因由原開發(fā)村、麥溪村合并,故名。2018年設立,沿用至今。發(fā)溪村……。 |
巖古村位于鄉(xiāng)政府駐地西8千米處,村委會駐巖鼓。轄巖古、佑家、馬坪、大坪、埂田、傍山6個自然村,371戶,1609人。苗族聚居。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經濟作物有油菜、杉木、松木、葡萄、山核桃、柿子、木姜子、油茶、板栗、桐油、中草藥。設完小一所。通鄉(xiāng)村公路,距離天柱縣城約50千米。主要經濟來源外出務工。……。 |
新區(qū)社區(qū)位于天柱縣人民政府東南0.82千米,轄區(qū)面積3.0平方千米,主要街道有金山路、中山路、高龍路、濱河南路、胡家坪路、天信路、清江路、鳳山路、凱旋路、擎天路等。有4877戶,14935人,流動人口8300人。下設15個居民小組(19個管理網格),一組恵有超市至鳳城辦交處口(國稅網格),二組鳳城辦交處門口至擎天路(邑園網格),三組金山路至新殘校(農貿網格),四組郵政局、肖家井,(郵政、肖家井網格……。 |
蒲洞村位于黎平縣城西南23公里,曾稱三六大隊,1980年改為以村委會駐地蒲洞為村名。東接黎平所村,西連壩寨鄉(xiāng)連硐村,南與巖洞鎮(zhèn)新洞村交界,北與壩寨鄉(xiāng)井團村比鄰。轄蒲洞、母交、歸信、歸冷、美聽、邊大、邊秀7個自然寨、11個村民小組,2010年全村337戶、有1617人,有吳、楊、劉、林4個姓氏,全屬侗族。村所在地處山沖谷地,海拔790米,山青水秀,氣候宜人。全村耕地面積940畝,其中稻田面積888.……。 |
壘寨村位于鎮(zhèn)政府所在地西南20公里,原名救寨村,海拔530米,地處黔、湘、桂交界的三省坡南面,東鄰三團村(壘寨),南與廣西三江縣林略村交界,西靠九江村,北抵平架村。轄1個自然寨,4個村民小組,2005年有207戶、905人,侗族聚居,有石、陸、吳等姓氏。國土面積10.7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86畝。森林覆蓋率70%。1976年廣西三江縣與黎平縣聯(lián)合在壘寨村大塘坳修建大塘水庫一座,大塘水庫風光秀麗,……。 |
板橋村位于思旸鎮(zhèn)西南部,以村內有木板橋得名。村委會駐老屋。全村14個村民組,分別是廟灣組、榜上組、白竹灣組、何家組、姚家1組、姚家2組、蘇家坪組、老屋組、屯山坡組、老院組、朱家組、花棚組、大坪組、熊家組、馬老巖組、焦坪組等。全村共447戶1802人,農業(yè)人口1772人,非農業(yè)人口30人,其中漢族1045人、侗族693人、苗族33人,余下為其他民族?偯娣e10.8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03畝,其中……。 |
白巖坪村位于天馬鎮(zhèn)西北部,距天馬集鎮(zhèn)13公里,由原甘塘村、落坑村、塘灣村等三村合并而成,東接我鎮(zhèn)天馬村南抵注溪鎮(zhèn)、西與平莊鄉(xiāng)相連、北與凱本鎮(zhèn)接壤,轄區(qū)有36個村民小組,共973戶3930人,其中黨員74人。全村現(xiàn)有耕地面積4155畝,其中田2415畝、土1740畝,土壤肥沃,適用于耕種稻谷、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還適于發(fā)展烤煙、獼猴桃、水蜜桃、兩茶等產業(yè)。岑鞏縣白巖坪現(xiàn)代煙草農業(yè)示范園就位于白巖坪……。 |
下寨村位于客樓鄉(xiāng)南面,距鄉(xiāng)政府駐地4公里,全村7個村民小組,13個自然村寨,280戶,1212人,其中少數(shù)民族占總人口數(shù)30%,全村總面積7.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98畝(田804畝,土494畝),境內盛產油菜、大蒜、烤煙等經濟作物,下寨村有經濟林600畝,荒山2400畝,小山塘3個。全村黨員總數(shù)21人,其中婦女黨員6人。村級組織健全,村集體經濟積累6.9萬元,已實現(xiàn)“五個好”村黨支部目標! |
新光村位于凱丹公路左側,距公路1.5公里,距舟溪鎮(zhèn)政府駐地2.5公里。全村共6個自然寨(陽光、新寨、上奔坡、下奔坡、上堡、養(yǎng)甘郎),14個村民小組,342戶,1408人,是一個以苗族人口聚居的少數(shù)民族村寨。植被覆蓋率達62.8%,水源豐富,水質甘甜。耕地面積750.09畝,人均0.54畝,糧食總產量達450.054噸,其中水稻產量292.535噸,玉米產量157.519噸,人均純收入2760元。新……。 |
香爐山位于黔東南州凱里市萬潮鎮(zhèn)東南方向,在市級文物保護區(qū)——香爐山腳下。距凱里市中心18公里,距鎮(zhèn)政府所在地9公里。海拔1120米,最低830米,全村行政區(qū)面積6326畝,村轄9個自然寨,10個村民小組,234戶,共有人口1186人。村內苗族、漢族雜居,其中苗族人口占91%。全村耕地面積675畝,其中田422畝,土253畝。公山26畝,退耕還林565畝。常年糧食總產量309噸,年人均占有糧食364……。 |
朗利村地處凱里市東南面19公里,臨近雷山縣西江路口,交通便利。全村轄7個自然寨,790戶,總人口3800余人,全村耕地面積2000畝。是一個以糧食、蔬菜、辣椒、蓮藕、折耳根等農作物為主,農、林綜合開發(fā)、生態(tài)資源豐富、環(huán)境優(yōu)美、無工業(yè)污染的農業(yè)村莊。全村共有黨員60名堅持以-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以發(fā)展經濟為主,調整農業(yè)產業(yè)結構,大力推進農村工業(yè)化,不斷的增強朗……。 |
五寨村位于碧波鄉(xiāng)東部,距縣城5公里,距鄉(xiāng)政府駐地3公里,凱麻高速公路穿村而過,交通便利。轄5個村民小組,668戶,2767人,其中勞動力1342人,共有黨員41人,是畬、苗等少數(shù)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全村耕地面積2549.31畝,其中田2117.93畝,土431.38畝。五寨村村民60%以上以從事建筑業(yè)為主,每年務工收入成為五寨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村民的糧食作物主要以優(yōu)質水稻和雜交玉米為主,其次以……。 |
文斗舊名“文堵”,苗話“冉堵”。意為座向朝上水之嶺。位于清水江南岸的半山嶺上,海拔650米。“前朝上水,后靠高崗。左不見水來,右不見水去,明堂開展朝對有情。”距河口鄉(xiāng)政府駐地水路15公里,距縣城水路35公里。東有烏斗溪與平略鎮(zhèn)平敖村對應,南與本鄉(xiāng)九佑、中仰、兩村相鄰,西有烏傍溪與本鄉(xiāng)巖灣村相隔,北跨清水江與彥洞鄉(xiāng)的黃門村遙相呼應。文斗寨分為上寨和下寨兩個村,上下寨兩村處在同一水平線上,只是根據(jù)清江……。 |
華洞,舊稱扒洞。扒,音“bia”侗語稱“senlbiax”或“mieeulbiax”,意即深山老林間的苗寨。位于啟蒙鎮(zhèn)東北面,距鎮(zhèn)政府駐地10公里。東鄰平略鎮(zhèn)岑捂和歸朝村,南臨中華村,西與歸故村和河口鄉(xiāng)九佑村接壤,北靠平略鎮(zhèn)岑梧村和河口鄉(xiāng)九佑村接壤。轄華洞、里格,爛泥塘3個自然寨,有8個村民小組,178戶,751人,。苗、侗族雜居,以苗族為多,操漢語。華洞坐落在群山中一狹長山谷間,土地總面積126……。 |
小江村位于三江鎮(zhèn)西部12.5千米,座落在小江河左岸,村委會駐地坪地寨,轄坪地、仁步、盤岸、甕寨、沙馬、苗江坡、新寨、五洋坪、平爬、毫樓沖、江西街11個自然寨。其范圍東與新寨村隔河相望,南同江西街村相鄰,西與甕寨村接壤,北界天柱縣地良村。全村有11個村民小組,村民姓氏有龍、吳、唐、劉、姜等6個姓,均為侗族。全村有387戶,1751人,全村土地總面積14.996平方千米,其中田0.02平方千米,土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