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點推薦 > 甘肅省第五批“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6]
甘肅省第五批“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6]
甘肅省第五批“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 |
該村比較大,人口大,莊子大,故取名為大莊村。1958年隸屬于鎖南大公社,1960年為大莊大隊,隸屬于春臺公社。1983年成立春臺鄉(xiāng)人民政府,大莊大隊改設(shè)大莊村民委員會至今。大莊村……。 |
300年前,居集河和癿藏河中間原有一木橋,因此而得名。因該地之前有以木橋,故名。1949年曾屬臨夏縣癿藏區(qū)橋頭大隊,1981年劃為積石山縣癿藏鄉(xiāng)橋頭村,2004年7月劃為積石山縣癿藏鎮(zhèn)橋頭村民委員會至今。橋頭村……。 |
因該位委會位于仁多瑪村自然村兒得名,意為上莊的村民委員會。解放后屬夏河縣四區(qū)分署管轄,1958年屬美仁民兵七營;1961年改民兵七營分劃更改為交代,富代,三戶小分社;1967年改三戶小分社為東方紅大隊;1971年將東方紅大隊改為日道瑪大隊革委會;1981年6月改日道瑪大隊革委會為管委會;后改為仁多瑪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仁多瑪村……。 |
克莫爾村是甘肅省甘南州合作市佐蓋曼瑪鎮(zhèn)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623001102204。 |
“加拉“是該地以前有座古漢堡的遺址。1998年合作市成立以后,2000年那吾鄉(xiāng)村委會分成兩個村委會,其中一個為加拉村民村委會,自2000年命名起,沿用至今。加拉村……。 |
因村莊旁青土崖而得名。1981年得名,沿用至今。青崖村……。 |
坐落于沙壩河川的村莊。解放前屬偽福津鎮(zhèn)所轄。建政時屬城關(guān)區(qū),合作化變?yōu)槎艍梧l(xiāng)龍江合作社。五八年屬峰迭公社管轄。六一年屬杜壩公社管轄。六五年又劃為城關(guān)公社沙川大隊。八三年恢復(fù)鄉(xiāng)級建制命名沙川村委會,沿用至今。沙川村……。 |
“久里才”藏語含義為“李子之鄉(xiāng)”。建于1962年,同年更為朱立公社(大隊級),1968年又恢復(fù)朱立大隊。1982年地名普查時改為久里才村委會,沿用至今。久立才村……。 |
唐科藏語譯為“居住在草灘上的人家”。1956年建政時屬西倉區(qū)管轄,1958年屬紅旗公社管轄,1959年屬西倉公社拉仁關(guān)大隊管轄,1961年底建為拉仁關(guān)鄉(xiāng)唐科公社,1966年更名為解放大隊,1968年又更名為唐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唐科村……。 |
“安茂”意為駱駝背。公社化時屬歐拉公社肖合欠大隊,1962年改為肖合欠公社,文革中稱紅光大隊,1974年命名為安茂村民委員會至今。安茂村……。 |
“哇爾瑪”意為中間。1958年10月公社化將命名為哇爾瑪公社,1966年改名為紅光大隊,1968年12月恢復(fù)原名為哇爾瑪大隊,1982年經(jīng)甘南州政府批準更名為哇爾瑪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哇爾瑪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