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根據(jù)有關鄉(xiāng)(鎮(zhèn))、村的申請和各設區(qū)市環(huán)保局審查意見,經(jīng)我廳復核和社會公示,南昌市安義縣喬樂鄉(xiāng)等60個鄉(xiāng)鎮(zhèn)達到省級生態(tài)鄉(xiāng)鎮(zhèn)考核指標要求,南昌市新建縣溪霞鎮(zhèn)申家村等71個行政村達到省級生態(tài)村考核指標要求,F(xiàn)決定授予南昌市安義縣喬樂鄉(xiāng)等60個鄉(xiāng)(鎮(zhèn))為“江西省省級生態(tài)鄉(xiāng)(鎮(zhèn))”榮譽稱號,授予南昌市新建縣溪霞鎮(zhèn)申家村等71個村為“江西省省級生態(tài)村”榮譽稱號。 |
灣洲村位于雙橋鄉(xiāng)的南部,是雙橋的“南大門”,贛江支流蜀水河穿境而過,村委會距雙橋圩鎮(zhèn)3.5公里。全村有7個村民小組,148戶,649人。有耕地面積890畝,林地面積10317.7畝。全村有貧困戶47戶,121人。由于地處偏遠山區(qū),農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務工為主,經(jīng)濟發(fā)展緩慢,群眾生活困難,被列為國家扶貧重點村!。 |
雙紅魏駐地名,意為廟下、紅星、紅蘇、太平、小芬村合并組建雙紅村。2005年撤銷廟下、紅星、紅蘇、太平、小芬村民委員會合并組建雙紅村民委員會,東起龍門林場、西至天柱峰、南起官山自然保護區(qū)、北至大塅村,下轄沿用至今。雙紅村……。 |
1949年前夕屬港下鄉(xiāng)第四保,1949年初屬定江區(qū)鳳山鄉(xiāng),合作化時為鳳山初級社和高級社,1956年為鳳山鄉(xiāng),1958年10月為紅旗人民公社鳳山大隊,1983年為溫泉公社鳳山大隊,1984年撤社建鄉(xiāng),改為溫泉鄉(xiāng)鳳山村民委員會,1996年與嶺下村民委員會合并為溫泉鎮(zhèn)鳳山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鳳山村……。 |
1949年7月前為江口鄉(xiāng)第7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廂區(qū)長圣鄉(xiāng)。1956年組成長圣高級社,屬江口鄉(xiāng)。1957年屬錦江鄉(xiāng)。1958年為錦江公社中腰大隊。1962年屬江口公社中腰大隊。1968年與大垣、田溪合為永忠大隊。1972年分開,仍為中腰大隊。1984年為蘆州鄉(xiāng)中腰村委會。中腰村……。 |
即水口村原坐落在水口洲莊上,東面有一條小河與現(xiàn)南潦河形成水的對接口,當時也是村民出行渡船口,故取名為水口。1949年前屬來堡鄉(xiāng),1949年屬三區(qū)水港鄉(xiāng);1955年成立4個初級社,1957年并為3個高級社,1958年并轉為高級社,1958年為高湖公社,轄水口,團結,茅屋大隊。1960年轉為水口大隊,屬水口公社,1984年后改為水口村,成立水口村民委員會。2002年由水口村、哲里村、民山林場、農科所合……。 |
“攸洛”系過枧、夏家、方田、廟前、羅家、樓下、興隆保7個自然村的總稱。面積4平方公里。相傳從前一農民挑油路過此地,一不小心將油潑落地面,后擇此定居時遂名油落,后經(jīng)雅化為攸洛。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羅山鄉(xiāng),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攸洛鄉(xiāng),1958年分樓下、前進兩個大隊,1968年并入勝利大隊,1972年從勝利大隊分出為前進大隊,1983年因重名更名為攸洛大隊,1984年3月洛市撤社設鄉(xiāng),攸……。 |
村前一小溪,發(fā)源地烏龜山,故名烏溪。遂以此命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為洋湖鄉(xiāng)第二、六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六區(qū)親湖鄉(xiāng)第二農會。后改第九區(qū)舍前鄉(xiāng)。合作化時為閣山鄉(xiāng),烏溪、和溪高級社。公社化時,為樹槐公社烏溪大隊。1968年由烏溪、和溪、石坡大隊并為紅旗大隊。1971年分開稱烏溪大隊。1978年劃為閣山墾殖場所轄。1980年又復歸樹槐公社。1984年改為烏溪村民委員會。烏溪村……。 |
因村中有一古泉潺潺涓流,清明如鏡,冬暖夏涼潤澤數(shù)千村民得名:中泉。1949年為中村鄉(xiāng);1957年屬坑西鄉(xiāng);1958年為中密大隊;1962年為中密公社;1968年屬中密大隊;1972年從中密分為中村大隊;1982年更名為中泉大隊;1983年冬改稱中泉村委會至今。中泉村……。 |
“大覺山”意指大覺山景區(qū),大覺取大覺大悟之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屬鶴城鄉(xiāng)。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一區(qū)瀘陽鄉(xiāng)。1952年改朱崖鄉(xiāng),1956年從并入瀘陽鄉(xiāng),合作化時,為朱崖高級社,1958年,瀘陽人民公社成立,改為朱崖大隊。1984年體制改革,為朱崖村民委員會。1988年,撤銷村委會,組建村公所,為朱崖村公所,作為瀘陽鄉(xiāng)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1993年撤銷村公所,為朱崖村民委員會,2001年瀘陽鄉(xiāng)并……。 |
撫地村位于嵩市鎮(zhèn)西部,村委會距政府6公里,距316國道3.5公里,有水泥路連接。全村14平方公里,山林面積16500畝,村委會下轄10個村小組,總戶數(shù)289戶,人數(shù)1186人,自然村13個,面積1030畝,設黨支部1個,黨小組5個,有正式黨員43人,其中女黨員5人,村干部5人,分別是書記1人,主任1人,婦女主任1人,報帳員1人,連長1人。村主導產(chǎn)業(yè)面包、雷竹、生姜、果業(yè)、煙葉。……。 |
“宏”指“宏村”,“源”指“發(fā)源”,地名含義為地處黎川至宏村公路交叉口起源處。1948年屬濱壺鄉(xiāng)。1949年初屬宏源鄉(xiāng),1958年設宏源大隊。1984年改為宏源村民委員會,1988年設宏源村公所,1994年復名為宏源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2013年搬遷至中沿山。宏源村……。 |
因委會駐地為原湖東隘(現(xiàn)稱隘上)而得名。1949年初屬六區(qū)渭水鄉(xiāng),1949年10月后屬五區(qū)陳家鄉(xiāng),1956年屬湖東鄉(xiāng)稱湖東初高級社。1958年屬紅旗公社,1972年屬徐家公社均稱湖東大隊,1984年撤銷公社制稱徐家鄉(xiāng)湖東村民委員會。2014年12月經(jīng)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由民政廳下文(贛民字〔2014〕107號)撤鄉(xiāng)設鎮(zhèn),稱徐家鎮(zhèn)湖東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湖東村……。 |
包坊村位于市山鎮(zhèn)北部,距縣城3 公里,距市山鎮(zhèn)2公里。村小組5個、總戶數(shù)333戶、人口1404人、黨員38人、低保19戶、五保戶2戶、貧困戶20戶、民族成分有漢族、耕地面積610畝、山林面積3750畝。轄區(qū)村小組及自然村名稱:第一村組,第二村組,第三村組,第四村組,劉家山村組。 主要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水稻約 0畝,南豐蜜桔約1650畝,白蓮約0畝,檳榔芋約0畝。規(guī)模畜牧、水產(chǎn)養(yǎng)殖情況:水產(chǎn)養(yǎng)殖共92畝,其……。 |
上坪村位于中港鎮(zhèn)南端,距鎮(zhèn)政府所在地17.5公里,是個邊遠落后山區(qū)村,設村民委員會一個,村民小組九個,全村共183戶,總人口數(shù)950人,常住人口100人,耕地面積2000畝,山林面積25000畝;煙葉120畝,制種80畝,有一所村小,10名學生,1名老師。上坪村主要以種植無公害糧食經(jīng)濟作物為特色農業(yè)、種子、白蓮為經(jīng)濟增長點,依托山林優(yōu)勢,靠山吃山,在山上做特色農業(yè)文章,同時養(yǎng)殖母豬、肉豬、肉牛等為……。 |
七分村座落于鄉(xiāng)政府所在地,撫八公路兩側,全村有十個自然村,十二個村小組。全村有人口3200人,2860畝耕地,山地面積3000畝。村民以種田和外出打工及養(yǎng)麻雞為主要收入來源。七分村2006年被列為省重點開發(fā)村,該村在扶貧兩年內做了幾件大事,2006年修了大塘至上坪水泥路,約3.6公里;小房新農村建設及三清建設。2007年做好了坑下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工作,對村委會辦公場所進行了維修、改造,修了撫八線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