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點推薦 > 第六批江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8]
第六批江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8]
2020年8月,江西省司法廳、江西省民政廳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第六批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申報的考核和推薦工作。通過自下而上層層推薦、考核和審核,擬命名南昌市南昌縣武陽鎮(zhèn)前進村等124家建制村(社區(qū))為第六批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 |
院垅村是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禾市鎮(zhèn)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360826103209。 |
曉東畬族村地處澗田鄉(xiāng)南部,位于萬安、贛縣、興國三縣交界的偏遠山區(qū),地理位置偏僻,距鄉(xiāng)政府20公里,距縣城85公里。全村轄7個村民小組,210戶942人,大部分為畬族雷姓居民,全村由三條坑組成,(即曉東坑、幽谷坑、夜珠坪)成“川”字型分布,中間高山阻隔,自然條件惡劣,人員居住分散。全村有94戶(占總戶數(shù)45%)居住在低矮、陰暗的土坯房,冬天寒冷,春季陰冷潮濕。全村年人均純收入2260元,117戶困難……。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圭溪鄉(xiāng),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枚溪鄉(xiāng),1956年并入枚江鄉(xiāng),1958年成立枚江公社邵溪大隊,1984年撤銷邵溪大隊,改稱邵溪村村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今。邵溪村地處遂川枚江鄉(xiāng)中心,系枚江鄉(xiāng)一大行政村,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大廣高速公路連接穿境而過,距遂川縣縣城5公里,枚江鄉(xiāng)政府1公里,全村轄10個村民小組。400多戶,1800多人口,水田面積1700余畝,5個自然村(邵溪、橫汾、洲上、……。 |
1958年成立建設公社洋湖大隊。1960年分為洋湖、下村大隊。1961年改名珠田公社。1969年下村并入。1984年成立洋湖村村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今。洋湖村位于珠田鄉(xiāng)珠田鄉(xiāng)東南部,東接泉江鎮(zhèn)里口村,西連泉江鎮(zhèn)桃園村,南鄰珠田村,北靠泉江鎮(zhèn)西莊村。全村有25個村民小組,共有718戶2900人,黨員50人,F(xiàn)有水田1300畝,旱地200多畝,山場7000多畝。建筑、藥材、板鴨加工是洋湖村三大支柱產(chǎn)業(yè)……。 |
新安村毗鄰縣工業(yè)園,距鄉(xiāng)政府1公里,由一個自然村構成,2個村民,550人,有黨員16名,支委委員5名,60歲以上黨員4人,占25%,有耕地400畝,以種植西瓜和經(jīng)商為主。這幾年來,新安村以新農(nóng)村建設為契機,以富民強村為目標,積極向外爭資跑項,充分調動村民主體作用。大力開展了村莊環(huán)境整治工作。全面加快了農(nóng)業(yè)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培育發(fā)展新興富民產(chǎn)業(yè)。目前,新安村級道路全部硬化,新建了村級活動場所和文化活……。 |
因此地稱拿云溪水而得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均屬茅坪鄉(xiāng)。合作化時大山龍家初級社轉為拿溪高級社。公社化時設拿溪大隊,屬賽英公社,1959年后屬高橋公社,新溪大隊原系拿溪鄉(xiāng),后與拿溪分開,取名新溪,1984年撤社設鄉(xiāng),設拿溪村村民委員會,屬高橋樓鎮(zhèn)。拿溪村……。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屬羅湖鄉(xiāng),1950年屬永豐鄉(xiāng),1954年屬華溪鄉(xiāng)。合作化時期建有正豐高級社。1958年成立華溪大隊,屬唱凱公社。1962年成立鄒楊大隊,屬華溪公社。1968年劃入唱凱公社,1973年復屬華溪公社。1984年8月更名為鄒楊村民委員會。鄒陽村……。 |
“城上”:同治《南城縣志》唐乾符元年(874),危全諷招合同邑勇士,保障鄉(xiāng)里,筑土城于縣城南三十里,安營扎寨,拒敵于城外,后人在故址建村,取名城上;地名含義意為設立在城上片村的村委會。1949年初屬三區(qū)株良鄉(xiāng),1949年10月后屬三區(qū)古城鄉(xiāng),1956年屬古城鄉(xiāng)稱古城高級社,1958年屬株良公社管理區(qū)稱古城大隊,1967年改名為立新大隊。1984年撤銷公社制,同年11月15日改稱株良鄉(xiāng)城上村民委員會……。 |
“三”:數(shù)目,“都”古代行政區(qū)劃名,清代本縣分成51個都,該地地名含義為原劃區(qū)域第三個比較聚集的村落。1948年屬三都鄉(xiāng),1949年初屬蘆高鄉(xiāng),1958年設三都大隊,1968年改紅旗大隊,1970年仍稱三都大隊,1984年改為三都村民委員會,1988年設三都村公所,1994年復名為三都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三都村……。 |
琴臺路社區(qū)成立于2017年5月,坐落于書香琴苑小區(qū)內,辦公用房面積約七百平米左右,轄區(qū)內共有居民戶數(shù)3378戶,其中入住1380戶,入住人口5200余人,下設30個居民小組,劃為十大網(wǎng)格。琴臺路社區(qū)黨支部成立于2017年5月,黨員20名,支部委員3名,社區(qū)工作人員5名。社區(qū)管轄范圍東至子固北路,沿儺鄉(xiāng)大道以北;南至桔都大道及西延段以北;西至昌夏公路;北至沙港路。轄區(qū)內含學府佳苑、書香琴苑、琴臺河陽……。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均屬公溪鄉(xiāng),1958年為公溪鄉(xiāng)荷陂大隊,1984年撤社設鎮(zhèn)更名為荷陂村民委員會至今。荷陂村……。 |
1949年7月前屬第四區(qū)誠華鄉(xiāng),1949年7月后屬第四區(qū)(神崗區(qū))堯坊鄉(xiāng),1956年屬黨口鄉(xiāng),1958年為神崗公社堯坊大隊,1961年屬黨口公社,1964年仍屬神崗公社,1968年與東源大隊合并為前進大隊,1981年分開各復原名,1984年6月體制改革時易名堯坊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堯坊村……。 |
1948年屬于四區(qū)旸田鄉(xiāng)。1951年為二區(qū)旸田鄉(xiāng)。1958年10月為成立橫源大隊,屬于旸田公社,1958年12月屬橫源公社,1961年12月復屬旸田公社,1969年4月屬何源公社,1970年10月屬對橋公社。1984年5月撤社改鄉(xiāng),成立橫源村民委員會,1989年4月改為橫源村公所,1994年1月復為橫源村民委員會,2011年12月撤鄉(xiāng)并鎮(zhèn),屬對橋鎮(zhèn)。橫源村……。 |
1948年屬四區(qū)陸坊鄉(xiāng),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二區(qū)下坊鄉(xiāng),1958年成立上李和下李大隊,屬陸坊公社,1959年合并為上李大隊。1984年撤社設鄉(xiāng),成立上李村民委員會,屬陸坊鄉(xiāng),1989年改設為上李村公所,1994年復改為上李村民委員會。上李村……。 |
撫地村位于嵩市鎮(zhèn)西部,村委會距政府6公里,距316國道3.5公里,有水泥路連接。全村14平方公里,山林面積16500畝,村委會下轄10個村小組,總戶數(shù)289戶,人數(shù)1186人,自然村13個,面積1030畝,設黨支部1個,黨小組5個,有正式黨員43人,其中女黨員5人,村干部5人,分別是書記1人,主任1人,婦女主任1人,報帳員1人,連長1人。村主導產(chǎn)業(yè)面包、雷竹、生姜、果業(yè)、煙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