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處北京城東部而得名。
以地處北京城西部而得名。
因地處朝陽門外而得名。
因境內有金代豐宜門,門外有拜郊臺,故名“豐臺”。
因境內石景山得名。石景山,“以山多石,故云!。
以境內有海淀鎮(zhèn)而得名。海淀鎮(zhèn)因古代是諸水匯聚之處而得名。水所聚曰淀,其西北地勢低洼,積水成淺湖,稱海淀。
在明清時期,從橫嶺到大峪村有一條東西向長達11千米的溝谷,入清之后,關城的城臺上修建起了廟宇,逐漸演變成過街樓。過街樓以西稱為“門頭溝”,意思是“圈門前頭的溝谷”。
因其境內有大房山而得名。大房山亦名大防山,亦曰大房嶺。
金天德三年(1151年)設通州,取“水路便利、漕運通濟”之意。
唐朝契丹別帥析紇便部內附于此,朝廷于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取“歸順”之意設歸順州。明洪武元年(1368),為順義縣。
西漢設置昌平縣。以昌平侯封地而得名,寓“昌盛平安”之意。1999年,為昌平區(qū)。
金貞元二年(1154年),改曰大興,為中都大興府治。取“大金興旺”之意命名,2001年,改為大興區(qū)。
唐朝開元四年(716年),因安置契丹部落而始建懷柔縣,故治在今順義。取《禮記·中庸》中“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的詞句命名為“懷柔”,寓“招來安撫”之意。
漢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置平谷縣。因平谷縣北、東、南三面環(huán)山,中間為平原谷地,故名平谷。2002年,設置平谷區(qū)。
以密云山而得名。密云山因云霧繚繞,“密云不雨”而得名。
元朝時仁宗生于此地,故名龍慶。明朝初,改名隆慶。明朝隆慶元年為避穆宗年號遂改名“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