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市湛河區(qū)轄鎮(zhèn)。1958年置北渡鄉(xiāng),1968年改東方紅公社,1984年復置北渡鄉(xiāng),1996年建鎮(zhèn)。位于區(qū)境南部,沙河南岸。面積58平方公里,人口5.1萬。漯(河)寶(豐)鐵路、葉(縣)寶(豐)公路穿境。轄北渡、蓮花盆、石廟、李堂、郭莊、苗后、謝莊、油坊頭、汴城、雙樓、梁李、任莊、高莊、荊山、衛(wèi)寨、景莊、統(tǒng)張、高樓、鐵爐、楊西、召村、柏樓、后城、小營、徐莊、胡楊樓、輝崗、沙王、牛樓29個村委會!。 |
平頂山市湛河區(qū)轄鄉(xiāng)。1958年建曹鎮(zhèn)公社,1983年改鄉(xiāng)。位于區(qū)境西南部,白龜山水庫南岸,距市區(qū)10公里。面積64平方公里,人口5萬。轄銀王、潘莊、陶寨、邢鋪、褚莊、灣李、溝劉、王莊、肖莊、李莊、焦莊、朱堂、齊莊、秦莊、曹東、曹西、曹北、關莊、謝莊、楊西、連莊、大黃莊、蘇莊、齊務、宋寨、吉村、彭莊、河岸李、曹坑、泥河、李三莊、趙莊、張莊、五虎劉、杜莊35個村委會。農業(yè)主產小麥、玉米、水稻。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 |
因古代滿山生長荊條(灌木),故名。1947年設荊山區(qū)。1950年設荊山鄉(xiāng),屬第八區(qū)。1958年設北渡鄉(xiāng)。1968年成立東方紅公社。1984年復為北渡鄉(xiāng)。1996年撤鄉(xiāng)置北渡鎮(zhèn)。2014年撤北渡鎮(zhèn),分設荊山,北渡、河濱3街道,屬湛河區(qū)。荊山辦事處。……。 |
瀕臨平西湖,湖之濱,取“濱、河”二字命名。1949年分屬葉縣八區(qū)、寶豐縣六區(qū)。1958年葉縣八區(qū)的北渡鄉(xiāng)劃歸平頂山市,同年3月成立北渡公社。1961年屬北渡區(qū)。1962年改屬郊區(qū)。1980年改稱北渡公社。1983年改建為鄉(xiāng)。2014年析北渡鄉(xiāng)、曹鎮(zhèn)鄉(xiāng)設立河濱街道,屬湛河區(qū)。河濱街道……。 |
明代,姚、孟、司三家在此建居,后司姓絕戶,故名姚孟。1975年設立姚孟街道,屬中心區(qū)。1977年中心區(qū)撤銷,屬新華區(qū)。1994年屬湛河區(qū)。姚孟街道 代碼:410411003 2006年,轄2個社區(qū)、2個村委會:姚電社區(qū)、陽光苑社區(qū)、李鄉(xiāng)宦村、姚孟村!。 |
高陽路(現(xiàn)為神馬大道)因古時域內設有高陽縣而得名。街道因路得名。2004年設立高陽路街道,屬湛河區(qū)。高陽路街道 代碼:410411006 2006年,轄1個社區(qū)、4個村委會:利民社區(qū)、后城村、楊西村、召村村、小營村!。 |
清乾隆初年,山西馬姓三戶逃荒至此,依官道而居,故名。1974年設立馬莊街道,屬衛(wèi)東區(qū)。1993年屬郊區(qū)。1994年屬湛河區(qū)。馬莊街道 代碼:410411001 2006年,轄7個社區(qū)、3個村委會:電力社區(qū)、天鷹社區(qū)、沿河路社區(qū)、馬南社區(qū)、華西社區(qū)、站東社區(qū)、鐵南社區(qū)、馬莊村、西鐵爐村、岳莊村!。 |
九里山山體東西長約9華里,故名。街道因此得名。1998年設立九里山街道,同年10月李堂村劃入,屬湛河區(qū)。九里山街道 代碼:410411004 2006年,轄7個社區(qū)、2個村委會:山南社區(qū)、飛翔社區(qū)、凌云社區(qū)、飛行社區(qū)、光明社區(qū)、西苑社區(qū)、宏偉社區(qū)、葉劉村、蘆鐵莊村!。 |
南環(huán)路為市區(qū)南部的環(huán)形路,故名。街道因路得名。1974年設立馬莊街道,屬衛(wèi)東區(qū)。1977年析馬莊街道設車站路街道。1981年車站路街道更名南環(huán)路街道,屬新華區(qū)。1993年劃入郊區(qū)。1994年屬湛河區(qū)。南環(huán)路街道 代碼:410411002 2006年,轄7個社區(qū)、2個村委會:建興社區(qū)、公交社區(qū)、公園社區(qū)、車站社區(qū)、光東社區(qū)、河濱社區(qū)、東風社區(qū)、程莊村、牛莊村!。 |
道路臨近市區(qū)南部的輕工業(yè)區(qū),故名。1995年設立輕工路街道,屬湛河區(qū)。輕工路街道 代碼:410411005 湛河區(qū) 2006年,轄3個社區(qū)、3個村委會:湛南社區(qū)、沁園社區(qū)、工學院社區(qū)、東鐵爐村、柏樓村、高樓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