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點推薦 > 2022年重慶市“一村一品”示范村鎮(zhèn)[5]
2022年重慶市“一村一品”示范村鎮(zhèn)[5]
根據《重慶市農業(yè)農村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fā)重慶市“一村一品”示范村鎮(zhèn)認定辦法(試行)的通知》(渝農辦發(fā)〔2019〕200號)有關規(guī)定,經各區(qū)縣(自治縣,以下簡稱區(qū)縣)遴選申報、市級審核,網上公示等程序,新認定沙坪壩區(qū)回龍壩鎮(zhèn)等94個村鎮(zhèn)為新一批重慶市“一村一品”示范村鎮(zhèn)。 |
因海拔高度在幾個壩的中間,得名中壩。解放前稱為四保;1953年改為四村;1958年改為四大隊;1982年改名為中壩村,設立村民委員會,該名沿用至今。中壩村……。 |
相傳此河中曾盤臥著一條巨龍,故而得名。2001年縣政府撤銷原務龍、長嶺、梨山村合并設立臥龍村,同時設立村民委員會,此名沿用至今。臥龍村……。 |
因其境內有一河壩,常有白鶴來此棲息,故得名。原名永豐,1981年更名為鴻鶴大隊,1984年改為鴻鶴村,建立鴻鶴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撤銷原鴻鶴村,與農居村2、3、4、6、7、8社合并社區(qū)鴻鶴村,此名沿用至今。鴻鶴村……。 |
因該社區(qū)境內舊時有一場鎮(zhèn),名倒灌場,故名。民國時為馬灌鄉(xiāng)13保,1951年名太極村,1953年劃屬倒灌鄉(xiāng),1956年并屬馬灌鄉(xiāng),1962年從倒灌公社八角大隊析置,以境內倒灌場命名倒灌大隊,1984年為倒灌鄉(xiāng)倒灌村,1992年為馬灌鎮(zhèn)倒灌村。2002年,倒灌村與八角村、三寨村合并,設立倒灌社區(qū)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倒灌社區(qū)……。 |
因其境內有一灌風埡口,取其諧音得名。民國時為雙河鄉(xiāng)15保,1951年為15村,1952年以境內灌風埡口諧音命名貫豐村,屬雙河鄉(xiāng)。1958年為雙河公社貫豐大隊,1962年劃歸百安公社,1984年設立貫豐村村民委員會,屬百安鄉(xiāng)。1992年隨鄉(xiāng)并入石寶鎮(zhèn)。2002年,貫豐村與廟嶺村合并。貫豐村……。 |
以境內白云寺諧音“白銀”而得名白銀村。1961年成立白銀大隊。1984年改為白銀村。后于2004年與原白山村合并稱為白銀村。其名沿用至今。白銀村……。 |
以境內有地名毛壩子而得名毛壩村。1958年為毛壩大隊,1984年更名為毛壩村,于2006年由原李家村與毛壩村合并而成,其名沿用至今。毛壩村……。 |
早年此地多生長荊竹,得名荊竹社區(qū)。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為荊竹公社;1983年公社改為鄉(xiāng)、大隊改為村、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后為荊竹鄉(xiāng)荊竹村;2003年村級建制調整時將原荊竹鄉(xiāng)荊竹村改為興隆鎮(zhèn)荊竹村;2005年建制調整時將原荊竹村改建為荊竹社區(qū);并于同年掛牌設立荊竹社區(qū)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荊竹社區(qū)……。 |
大窩社區(qū)簡介基本概況青龍鎮(zhèn)大窩社區(qū),位于原一磺廠所在地,東臨五馬鎮(zhèn)三峽村,南臨興隆鎮(zhèn)東坪村,西與青龍鎮(zhèn)紅陽村連接,北與青龍鎮(zhèn)茍家社區(qū)相連,距縣城60公里。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山高坡陡,是典型的高山地形,呈山地氣候,海拔925—1800米,奉恩主干線穿境而過,交通十分方便。全社區(qū)幅員面積7.6平方公里,轄3個居民小組,總戶數941戶,2482人,人均純收入5300元。資源豐富大窩自然資源豐富,生……。 |
黃連社區(qū)簡介 黃連社區(qū)位于白帝鎮(zhèn)西北部,接壤草塘湖,社區(qū)中心位置距鎮(zhèn)政府15公里,距縣城30公里。幅員面積廣闊,達1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426畝,林地面積5129畝,園地4351畝,建設用地880畝;海拔200米至600米,降水充沛、四季分明;下轄7個村民小組,共有1095戶、3921人; 2011年生產總值3502萬元,人均純收入僅 1200元。村情具有以下三大特點:資源加工產業(yè)。轄區(qū)……。 |
以原名“楊柳”取“楊柳樹”之意命名,故名柳樹。原名楊柳大隊,1981年,更名為柳樹大隊,隸屬秀峰公社;1984年,更名為柳樹村,隸屬秀峰鄉(xiāng);1987年,撤銷秀峰鄉(xiāng),并入巫峽鎮(zhèn);2004年,合村并組,烏雞村并入柳樹村,隸屬巫峽鎮(zhèn)管轄至今。柳樹村……。 |
因境內七星鋪而得名,此地有七個山塘,月光輝映,宛若七顆亮星,人稱“七星照月”,曾有人在此開過鋪子,故名。1953年,七星村成立,隸屬七星鄉(xiāng);1956年,七星鄉(xiāng)并入兩坪鄉(xiāng),隸屬兩坪鄉(xiāng);1958年,更名為七星區(qū)隊,隸屬早陽公社;1960年,早陽公社并入兩坪公社,隸屬兩坪公社;1961年,復置早陽公社,七星區(qū)隊更名為七星大隊,隸屬早陽公社;1984年,更名為七星村,隸屬早陽鄉(xiāng);1992年,撤銷早陽鄉(xiāng),并……。 |
因境內文峰觀而得名,此地山頂一道觀,名為文峰觀,故名。1953年,文峰村成立,隸屬七星鄉(xiāng),同年9月,由七星鄉(xiāng)析出早陽鄉(xiāng),隸屬早陽鄉(xiāng);1955年,早陽鄉(xiāng)并入七星鄉(xiāng),隸屬七星鄉(xiāng);1956年,七星鄉(xiāng)并入兩坪鄉(xiāng),隸屬兩坪鄉(xiāng);1957年,復置早陽鄉(xiāng),劃歸早陽鄉(xiāng);1958年,更名為文峰區(qū)隊,隸屬早陽公社;1960年,并入兩坪公社;1961年,文峰區(qū)隊更名為文峰大隊,劃歸早陽公社;1984年,文峰大隊更名為文峰……。 |
因境內“淹水淌”和“靳家灣”得名,從兩地名各取一字,以“淹靳”的方言諧音命名。1953年,成立安靜村,隸屬錢家鄉(xiāng);1958年,更名為安靜區(qū)隊,并入大昌公社;1960年,劃歸錢家公社;1961年,更名為安靜大隊,隸屬錢家公社;1984年,更名為安靜村,隸屬錢家鄉(xiāng);2004年,油坊村并入,隸屬錢家鄉(xiāng);2005年,撤錢家鄉(xiāng),并入雙龍鎮(zhèn)至今。安靜村……。 |
因境內楊刺林而得名,境內一地,楊刺樹較多,故名。1960年,增設楊林區(qū)隊,隸屬平南公社;1961年,更名為楊林大隊,隸屬平南公社;1984年,更名為楊林村,隸屬平南鄉(xiāng);2004年,老屯村并入,隸屬平南鄉(xiāng);2005年,撤平南鄉(xiāng),并入官渡鎮(zhèn)至今。楊林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