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由縣級寧德市改設,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重建縣城,因由純石筑成,故名焦城,焦通礁,含有固若礁石之意;另據(jù)1943年繪制寧德縣《地籍圖》:城呈現(xiàn)南北長,東西狹的芭蕉葉式。 |
清雍正十二年(1734)設霞浦縣;因境有霞浦山,下臨霞浦江,故名;據(jù)《霞浦縣志》:縣境西南有霞浦江,又有霞浦山(洪山),海中有青、黑、元、黃四嶼,日出照映,江水如霞彩,這是山以江名,縣以江名。 |
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始設古田縣,因治臨于閩江支流古田溪得名;另據(jù)《中國地名由來詞典》:以謝能等人于此墾辟古昔田畝而居得名;又據(jù)《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古田溪因,閩江支流流經(jīng)古田縣而名。 |
清雍正十二年(1734)由古田縣北境析置,以位于古屏山之南得名,據(jù)《今縣釋名》:縣(舊治雙溪鎮(zhèn))在古田之翠屏山南得名。 |
明景泰六年(1455)始設壽寧縣,時當鄭懷茂為首礦民起義遭鎮(zhèn)壓,故取寓意福壽安寧而名;另據(jù)馮夢龍《壽寧特志》:浙之景寧、泰順、慶元與閩之福寧(應為壽寧)四縣并設于景泰之七年(1456),為景泰慶壽四字。 |
1945年設柘榮縣,據(jù)《中國地名由來詞典》:縣名似以柘洋得名,以古多柘樹得名,意喻柘樹欣欣向榮。 |
乾隆四年(1739)霞浦縣析置福鼎縣,1995年設市,因縣有福鼎山(北頂)得名;據(jù)《讀史方輿紀要》:取福鼎之名,意為福氣之鼎,即祥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