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為掖縣一、八區(qū)。 1955年10月,改為城關鎮(zhèn)。 1958年8月,成立城關人民公社。 1982年2月,更名城關鎮(zhèn)。 1984年4月,改稱萊州鎮(zhèn)。 1998年12月,撤銷萊州鎮(zhèn),以萊州路為界,設立兩個街道,路東為文昌路街道。 2001年1月,原店子鎮(zhèn)10個村劃歸文昌路街道。 |
1955年10月,改為城關鎮(zhèn)。 1958年8月,成立城關人民公社。 1982年2月,更名城關鎮(zhèn)。 1984年4月,改稱萊州鎮(zhèn)。 1998年12月,撤銷萊州鎮(zhèn),以萊州路為界,設立兩個街道,路西為永安路街道。 |
1931年為第四區(qū)。 1958年,屬西由人民公社。 1984年,屬西由鎮(zhèn)。 1987年11月,由西由鎮(zhèn)分出三山島、鳳凰嶺(向陽嶺)兩村成立三山島鎮(zhèn)。 1998年12月,撤鎮(zhèn)設街道。 2001年1月,區(qū)劃調整,將西由、過西兩鎮(zhèn)合并到三山島街道。 |
1949年,為二區(qū)、三區(qū)(亦稱大原區(qū)、朱由區(qū))。 1958年8月,成立大原、朱由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更名大原鎮(zhèn)、朱由鎮(zhèn)。 2001年1月,撤銷大原、朱由兩鎮(zhèn),設立城港路街道。 |
1931年,屬掖縣第一區(qū)。 1943年,屬掖南縣朱馬區(qū)。 1955年,屬掖南縣虎頭崖區(qū)(十區(qū))。 1958年8月,成立南十里堡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改為南十里堡鄉(xiāng)。 1997年4月,改為南十里堡鎮(zhèn)。 2001年1月,撤銷南十里堡鎮(zhèn),設立文峰路街道至今。 |
2011年3月,由三山島街道析出14村,設立金倉街道。 |
1938年分屬掖縣第二、九、十區(qū)。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分屬掖南縣沙河第一區(qū)(幸臺區(qū))、二區(qū)(土山區(qū))、三區(qū)(路旺區(qū))、十一區(qū)(海鄭區(qū))。 1956年年底,分屬掖縣沙河鎮(zhèn)和珍珠區(qū)、路旺區(qū)、虎頭崖區(qū)。 1963年11月,海政公社更名珍珠公社。 1982年5月,徐家公社更名匡鄭公社。 1984年4月,撤沙河公社設沙河鎮(zhèn),撤匡鄭公社設路旺鄉(xiāng)。 1988年,路旺鄉(xiāng)改路旺鎮(zhèn),珍珠公社改珍珠鄉(xiāng);同年,珍珠鄉(xiāng)改鎮(zhèn)。 2000年12月,路旺、珍珠兩鎮(zhèn)并入沙河鎮(zhèn)(中心鎮(zhèn))。 |
1958年8月,分屬新成立的朱橋、梁郭、苗家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改稱朱橋鎮(zhèn)、梁郭鎮(zhèn)、苗家鎮(zhèn)。 1995年9月,改稱苗家鎮(zhèn)。 2001年1月,梁郭鎮(zhèn)、苗家鎮(zhèn)的20個村并入朱橋鎮(zhèn)。 |
1956年年底,屬掖縣郭家店區(qū)。 1958年8月,分別成立郭家店、柴棚、仲院人民公社;12月,仲院人民公社并入郭家店人民公社。 1959年2月,柴棚人民公社并入郭家店人民公社。 1962年5月,析置柴棚人民公社。 1970年12月,由郭家店人民公社分出恢復仲院人民公社。 1984年4月,分別更名為郭家店鎮(zhèn)、柴棚鄉(xiāng)、仲院鄉(xiāng)。 1997年1月,改稱柴棚鎮(zhèn)、仲院鎮(zhèn)。 2001年1月,柴棚鎮(zhèn)、仲院鎮(zhèn)二鎮(zhèn)和店子鎮(zhèn)的4個村并入郭家店鎮(zhèn)。 |
1956年年底,屬掖縣朱橋區(qū)。 1958年8月,成立滕家人民公社。 1982年5月,改稱新滕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更名金城鎮(zhèn)。 |
1955年,改稱掖縣平里店區(qū)。 1958年8月,成立平里店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更名平里店鎮(zhèn)。 2001年1月,苗家鎮(zhèn)的24個村并入平里店鎮(zhèn)。 |
1958年8月,分別成立驛道、三元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更名驛道鎮(zhèn)、三元鎮(zhèn)。 2001年1月,三元鎮(zhèn)并入驛道鎮(zhèn)。 |
1958年8月,分別成立程郭人民公社、曲家人民公社。 1959年2月,曲家人民公社并入程郭人民公社。 1963年1月,分出成立宋家人民公社。 1975年3月,宋家人民公社更名曲家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更名程郭鄉(xiāng)、曲家鄉(xiāng)。 1995年9月,更名程郭鎮(zhèn)、曲家鎮(zhèn)。 2001年1月,曲家鎮(zhèn)并入程郭鎮(zhèn)。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分屬掖南縣第九區(qū)(大山區(qū))、十區(qū)(虎頭崖區(qū))和十一區(qū)(海鄭區(qū))。 1958年8月,成立神堂人民公社、東宋人民公社。 1967年2月,改稱紅衛(wèi)人民公社。 1982年4月,恢復神堂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更名神堂鄉(xiāng)、東宋鎮(zhèn)。 1988年12月,改稱神堂鎮(zhèn)。 2001年1月,東宋鎮(zhèn)、神堂鎮(zhèn)合并,以原東宋鎮(zhèn)的虎頭崖港而得鎮(zhèn)名。 |
1958年,成立金星、英雄人民公社。 1959年,合并為柞村人民公社。 1971年,劃出新莊、大臺頭等11個村歸店子公社。 1984年4月,社改鄉(xiāng)。 1992年4月,鄉(xiāng)改鎮(zhèn)。 2001年1月,又將店子鎮(zhèn)的新莊、大臺頭等11個村重劃歸柞村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