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為體現(xiàn)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加強社會各界監(jiān)督,保證創(chuàng)建省級衛(wèi)生村鎮(zhèn)工作的質量,福建省愛衛(wèi)辦對2022年擬命名為福建省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福建省衛(wèi)生村、福建省衛(wèi)生社區(qū)的59個鎮(zhèn)(鄉(xiāng))、542個村、202個社區(qū)名單進行公示。 |
東嶼村位于長樂市西部,坐落于大象山麓,烏龍江畔,東南毗下洋村,西北鄰黃石村,北瀕烏龍江,南接首占大田元自然村,近臨福廈公路、福泉高速公路、峽漳公路,是長樂通往福州省城的門戶。共有村民446戶,1568人,解放戰(zhàn)爭時期,為老區(qū)革0據(jù)地基點村。村內古跡頗多,有文殊寺、普賢寺、太乙天尊廟、伏虎禪師廟、獅公廟、姑娘廟、尊王宮、烈士陵園。本村以主營農業(yè)為生計,山地多,擁有果園3000畝,水田150畝,主要農……。 |
長樂市鶴上鎮(zhèn)岱嶺村位于鎮(zhèn)中部腹地,東與湖山村接壤,西毗岱邊村,南臨嶺頂村,東南為環(huán)山村,北交北山村,由林朱、李朱、陳朱三個自然村組成,面積約3.3平方公里,全村現(xiàn)有800多戶,2900多人,村黨總支部下設3個支部,共有黨員60名,村“兩委”成員8名(其中支委5名)。該村村級綜合服務場所于1987年7月建成,水泥磚結構,建筑總面積400平方米,使用面積200平方米,工程總投資20萬元,全部由村自籌! |
長樂市鶴上鎮(zhèn)北山村位于吳航五馬山南側,東仙街村,西與岱嶺村相連,南鄰環(huán)東湖村,區(qū)域面積4平方公里,分布有7個自然村,居有卓、何、鄭、許、陳、樊、謝、李、林、劉、張等姓氏,全村共1003戶,4300人口,村黨總支部下設4個黨支部,黨員共99名,村“兩委”成員11名(其中支委8名)。 該村村級綜合服務場所于1986年5月建成,磚混結構,建筑總面積720平方米,使用面積700平方米,工程總投資80萬元,……。 |
潭頭村潭頭村舊屬芳桂鄉(xiāng)方安里菊潭境,北至福星村,西鄰文溪村,南至大宏村,東鄰菊潭村,水陸交通便利,是長樂市的重要港口之一,素以“魚米之鄉(xiāng)”著稱。全村轄有潭頭、上潭頭港、下潭頭港、上坪上、下坪上、閘兜、港口、7個自然村,總面積1.9平方千米,耕地面積300多畝,人口4343人,1563戶,41個村民小組,海外華僑2000余人,是典型的僑鄉(xiāng)。潭頭村是傳統(tǒng)風俗濃郁的村莊,庵、宮、堂、廟等古跡保存完好。榮……。 |
碧嶺村碧嶺村位于潭頭鎮(zhèn)南部,東與厚東接壤,距長樂市區(qū)15千米,西與石馬交界,南鄰嶺南新街僅100多米,北距潭頭2千米;面向西湖,毗鄰有元岱、沙堤、厚福等村。全村總面積1.67平方千米,共723戶,總人口2345人,轄碧嶺、沙尾、西湖3個自然村,20個村民小組。碧嶺原名碧峰,其境有五座小山,中有主峰,人稱雞啄龍尾、金雞報曉、烏龍擺尾;東有龜山,叫金龜攬月;西山烏鴉潭;南山豬姆潭;北山叫做“雷打石”,……。 |
因位于瑯峰山附近,故名。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廢除保甲改稱瑯尾鄉(xiāng),隸屬長樂第四區(qū)會所管轄,1951改第五區(qū)設瑯尾鄉(xiāng)人民政府,1958年撤區(qū)并鄉(xiāng)建立玉田鄉(xiāng)人民公社委員會,改稱瑯峰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起改稱瑯峰村委會并沿用至今,樂宕逵2249戶,8346人?偯娣e約7.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2070多畝,林地面積4600多畝!。 |
因村西與古閩縣一水之隔(瀍水),古時往來需擺渡過村,且位于廛水之東,故名。宋時東渡,元明東瀍,元隸四都二圖,明清后東渡,1949年后設東渡區(qū),區(qū)部設池園壽房祠堂,后為東渡鄉(xiāng),繼而改為東渡大隊,最后改為東渡村委會并沿用至今。東渡村全村有1362戶,5037人?偯娣e約5.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760畝,林地2700畝!。 |
因是沿青閘線往閩侯縣青口鎮(zhèn)的必經村落,故名。長青村原名南洋大隊,因南門與曹洋合并而名,后因南洋與長樂市革命根據(jù)地同名,我村與閩侯青閘交界相鄰,1984年由長樂市委改名為長青村委會并沿用至今。長青村有512戶,1900多人?偯娣e約3.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950多畝,林地1250多畝!。 |
大溪舊稱龍溪,因上有福清、長樂、閩侯三縣市交界大溪山源泉直流而下穿過其村,溪流闊大,故名。1949年1949年后成立大溪農會,1950年7月“土改”成立大溪鄉(xiāng)(轄有西埔、西社、長青、阡中、瑯岐)。1958年成立大溪大隊,后改為大溪村委會并沿用至今。大溪村有1538戶,5539人。總面積約7.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2500多畝,林地5700多畝!。 |
頂頭村位于羅聯(lián)盆地東北部,西鄰吳村,南界馬厝,西南與大坪和三山相連,北靠牛壟山,東與古槐鎮(zhèn)交界。下轄頂頭、洋中兩個自然村。總面積3882.7畝,耕地面積525畝,林地面積1400畝。戶數(shù)382戶,人口1352人。洋中田地寬闊、肥沃,是羅聯(lián)較好的農耕地帶。山麓坡地遍種龍眼、橄欖等果樹,果園面積達200多畝。頂頭村是著名的家禽專業(yè)村,年產雞鴨上百萬只,產蛋700多噸。……。 |
馬臺村位于羅聯(lián)東南盆地南面的隔鄰山區(qū)中,北隔馬臺嶺與大坪為鄰,西部隔山與東林交界,東、南分別與江田溪湄、東園接壤。北向有穿越隧道的水泥路直通大坪,東向直通江田。村域面積3759.3畝,耕地面積250畝,林地面積5000畝,戶數(shù)171戶,人口562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引進良種葡萄建立葡萄園180畝,發(fā)展都家家戶戶,人人種植,成為遠近聞名的葡萄村。近年來,馬臺村以基礎建設和民生工程為重點,提高群眾生活……。 |
閩鵬村下轄垱陳涸、下鄭、長頭、下廳、珠涸等四個自然村。村民經濟以農業(yè)為主!伴}山氏宗祠”系閩鵬卓氏民祖祠。始祖隨閩王入閩,任晉安(刺史)。元朝中期后裔隨軍遷居閩鵬,生息繁衍至今。卓氏敬老院集資修建了“頤壽園”,總耗300多萬元,建筑面積達2815平方米,是農村文化活動和老人活動的中心。閩鵬村美麗的鰲峰山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山上奇石密布,有一龍首石,上有“鰲峰頂”三個字,傳說為進士出身的卓洵手書。山上……。 |
梅花鎮(zhèn)梅新村位于閩江口北端南岸,總面積0.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5 1 2畝,灘涂面積2 8 0畝, 分7個村民小組,現(xiàn)總戶數(shù)726戶,總人口2249人。村兩委干部及工作人員9人,支部黨員69名。村主要產業(yè)有:海洋捕撈業(yè)、灘涂養(yǎng)殖業(yè)、水產品加工業(yè)、冷凍、漁粉飼料加工業(yè)、針紡、化纖等。年村財政收入約30萬左右。梅新村系福建省新農村建設“百村示范”聯(lián)系點,福州市新農村建設“雙百工程示范”村,“福建……。 |
村內有兩條山脈似龍脈,故名。據(jù)傳此地的龍湖山曾有龍潛伏山之湖中,亦名龍湖。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公社會(1958年9月)時,縣下設公社大隊生產隊建制,雙龍大隊應運而生。最先名為雙龍,后改龍泉村,2000年復名雙龍。雙龍村。……。 |
“都”為元朝行政村建制,因有九個自然村聚集組成,故名九都。始于北宋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前,1959年成立九都大隊,1984年后改為九都村村民委員會至今。九都村地處閩侯西沿,偏僻山區(qū)一個行政村,全村有8個自然村,人口1760人,耕地面積1400畝左右,村地面積30505畝,勞動力640人,大部分外出務工達54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