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城鄉(xiāng)綠化美化三年行動的部署要求,加快推進鄉(xiāng)村綠化美化,省林草局組織開展了第三批省級森林鄉(xiāng)村評價認定工作。按照《云南省省級森林鄉(xiāng)村評價認定辦法(試行)》有關(guān)規(guī)定,在各建制行政村提出認定申請、縣級林草主管部門推薦、州(市)級林草主管部門評審公示的基礎(chǔ)上,經(jīng)省林草局審查,評價認定第三批省級森林鄉(xiāng)村1094個。 |
1950年成立鄉(xiāng),1958年改設(shè)管理區(qū),1961年并黃櫟樹大隊,1963年分設(shè)大隊,1984年改設(shè)鄉(xiāng),1988年改設(shè)辦事處,2000年改設(shè)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則邑村……。 |
因該地過去小松樹叢林較多,得名小松樹。村委會駐小松樹。1950年屬魯?shù)榭h四區(qū)十四保轄;1950年屬魯?shù)榭h龍樹區(qū)蘇甲鄉(xiāng)轄;1960年屬昭通縣灑漁區(qū)蘇甲管理區(qū)轄;1966年屬建設(shè)公社清泉大隊轄;1978年屬蘇甲公社,稱小松樹大隊;1984年屬蘇甲區(qū),稱小松樹鄉(xiāng);1988年屬蘇甲鄉(xiāng),稱小松樹行政村;2000年屬蘇甲鄉(xiāng),稱小松樹村民委員會至今。小松樹村……。 |
因“車!毕狄驼Z“恥陸”,意為養(yǎng)山羊多的寨子,得名車嚕。1966年前屬灑漁區(qū)井底公社轄;1966年屬建設(shè)公社新生大隊轄;1978年屬蘇甲公社,稱車嚕大隊;1984年屬蘇甲區(qū),稱車嚕鄉(xiāng);1988年屬蘇甲鄉(xiāng),稱車嚕行政村;2000年屬蘇甲鄉(xiāng),稱車嚕村民委員會至今。車嚕村……。 |
因取“歡樂居住”之意,得名居樂。1950年為灑漁五區(qū)第六村;1952年屬灑漁區(qū)稱居樂鄉(xiāng);1958年稱居樂公社;1959年屬灑漁公社稱居樂管理區(qū);1962年屬灑漁區(qū)稱居樂公社;1966年屬戰(zhàn)斗公社稱興無大隊;1978年屬灑漁公社稱居樂大隊;1984年屬灑漁公社稱居樂大隊;1984年屬灑漁區(qū)稱居樂鄉(xiāng);1988年屬灑漁鄉(xiāng)稱居樂行政村;2000年屬灑漁鄉(xiāng),稱居樂村民委員會;2012年屬灑漁鎮(zhèn),稱居樂村民委……。 |
因新立村民委員會下轄新立居民點,取破舊立新之意,得名新立。1954年命名新立鄉(xiāng);1959年更名新立管理區(qū);1962年更名新立公社;1966年更名新立大隊;1984年更名新立鄉(xiāng);1988年更名新立行政村;2000年更名新立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新立村……。 |
以境內(nèi)有一片沼澤地,俗稱海子,得名新海。1952年命名新海鄉(xiāng);1965年更名新海公社;1966年更名新海大隊;1984年更名新海鄉(xiāng);1988年更名新海行政村;2000年更名新海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新海村……。 |
因原住居民依山而坐,取昌順之意命名,得名順山。1953年屬灑漁區(qū),稱順山鄉(xiāng);1958年屬迤那公社;1959年屬上灑漁公社,稱順山管理區(qū);1962年屬樂居區(qū),稱順山公社;1966年屬東方紅公社,稱順山大隊;1978年屬樂居公社,稱順山大隊;1984年屬樂居區(qū),稱順山鄉(xiāng);1988年屬蘇家院鄉(xiāng),稱順山行政村;2000年屬蘇家院鄉(xiāng),稱順山村民委員會;2012年撤鄉(xiāng)改鎮(zhèn)屬蘇家院鎮(zhèn),稱順山村民委員會至今。順山……。 |
因迤那”為彝族語,意為界線,得名迤那。1950年屬五區(qū)十三村;1952年屬迤骨鄉(xiāng);1958年屬迤那管理區(qū);1959年屬上灑漁人民公社,稱迤那管理區(qū);1962年屬樂居公社,稱迤那大隊;1964年屬樂居區(qū),稱迤那公社;1967年改名東方紅公社;1978年復(fù)名樂居公社,稱迤那大隊;1984年屬樂居區(qū),稱迤那鄉(xiāng);1988年屬蘇家院鄉(xiāng),稱迤那行政村;2000年屬蘇家院鄉(xiāng),稱迤那村民委員會至今。迤那村……。 |
因此村地處兩條河道中間,得名雙河。1950年屬五區(qū)第十二村;1953年屬灑漁區(qū),稱雙河鄉(xiāng);1959年屬灑漁公社,稱雙河管理區(qū);1962年屬樂居區(qū),稱雙河公社;1965年屬東方紅公社,稱雙河大隊;1978年屬樂居公社,稱雙河大隊;1984年屬樂居區(qū),稱雙河鄉(xiāng)。1988年屬蘇家院鄉(xiāng),稱雙河行政村;2000年屬蘇家院鄉(xiāng),稱雙河村民委員會;2012年撤鄉(xiāng)改鎮(zhèn)屬蘇家院鎮(zhèn),稱雙河村民委員會至今。雙河村……。 |
因此地原是一沼澤水海,得名海子。1950年屬蒙泉區(qū);1962年屬北閘區(qū);1966年屬北閘公社設(shè)海子大隊;1984年屬北閘區(qū),稱海子鄉(xiāng);1988年屬北閘鎮(zhèn),稱海子行政村;2000年屬北閘鎮(zhèn),稱海子村民委員會至今。海子村……。 |
因”樂德古“為彝語“諾德古”的諧音,意為智者居住的地,故而得名樂德古。1966年前屬灑漁區(qū)巡龍鄉(xiāng)轄;1966年屬灑漁公社,稱樂德古公社;1978年屬灑漁區(qū),稱樂德古大隊;1984年屬靖安區(qū),稱樂徳古鄉(xiāng);1988年屬青崗嶺回族彝族鄉(xiāng),稱樂德古行政村;2000年屬青崗嶺回族彝族鄉(xiāng),稱樂德古村民委員會至今。樂德古村……。 |
因百草坪自然村有二順橋,各取一字,得名百順。1952年命名百順鄉(xiāng);1959年更名百順管理區(qū);1962年更名百順公社;1966年更名百順大隊;1978年更名百順大隊;1984年更名百順鄉(xiāng);1988年更名百順行政村;2000年更名百順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百順村……。 |
因村子內(nèi)有五個土石包,原名為五堆石,1952年以五星紅旗之意,得名五星。1952年稱五星鄉(xiāng);1958年改稱五星公社;1966年改為稱五星大隊;1984年稱五星鄉(xiāng);1988年稱五星行政村;2000年稱五星村民委員會;自得名后沿用至今。五星村……。 |
據(jù)此地傳有一吳姓的婦女因喪夫痛苦,人們稱為哭奴期,后演化為卜魯期。1952年屬炎山區(qū),稱車德鄉(xiāng);1959年屬鐵池公社,稱車德管理區(qū);1962年屬大寨子區(qū),稱車德公社;1966年屬大寨子公社,稱林邊大隊;1978年屬大寨子公社,稱卜魯期大隊;1984年屬大寨區(qū),稱卜魯期鄉(xiāng);1988年屬大寨子鄉(xiāng),稱卜魯期村公所;2000年屬大寨子鄉(xiāng),稱卜魯期村民委員會至今。卜魯期村……。 |
因田壩中有一大塊田,故而得名大田。1950年起為大田鄉(xiāng)屬三區(qū);1958年起為大田管理區(qū)屬興隆公社;1962年起為大田公社屬興隆區(qū);1970年起為大田大隊屬興隆公社;1984年起為大田鎮(zhèn)屬興隆區(qū);1988年起為大田行政村屬興隆鄉(xiāng);2000年7月改為大田村民委員會,屬興隆鄉(xiāng),自得名沿用至今。大田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