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川巡撫在大渡河的安樂(藏語稱阿壟)修建鐵索橋,康熙帝賜名為“瀘定橋”。“瀘”指河(修橋時誤稱為瀘河),“定”表示平定“西爐”之亂后瀘河一帶已安定。“瀘橋”之名由此而來。 |
“冷”是地名,“磧”是河壩的意思;藏語叫“冷起”,意即寬闊的大地。依其地形而得名。 |
興隆鎮(zhèn)因鎮(zhèn)政府駐興隆村而得名。 |
史稱“昔為‘磨西族(納西族)’聚居地,故名”。其境內(nèi)至今尚有磨西臺地、磨西河、磨西古鎮(zhèn)、磨西紅軍長征紀念館、磨西天主教堂等地名。 |
因境內(nèi)燕子溝而得名。 |
得妥鎮(zhèn)因背山臨河,平壩居中,柴水方便,氣候溫暖而得名。 |
烹壩是藏語的譯音,為古時部落名稱,后演變?yōu)榈孛?/div> |
取以德行威之意。 |
嵐安,藏語,意為華山巖石中流出一股水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