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屬西崗區(qū)。 1954年8月,香一委和香二委合并為香一街道,香三委和香四委合并為香二街道。 1960年2月,香一、香二街道合并為香爐礁街道。 1963年1月,侯家溝、春柳、香爐礁3街道合并為春柳公社。 1963年5月,春柳公社分開,成立香爐礁公社。 1976年10月,香爐礁公社改為香爐礁街道。 2003年12月,工人村街道并入香爐礁街道。 |
原站北街道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0月,建設(shè)街道成立英華、更新、榮華、東關(guān)4街坊。 1954年,民樂街道屬中山區(qū);同年,榮華、東關(guān)街坊均改街道。 1969年,民樂街道劃歸西崗區(qū)。 2003年12月,民樂街道、建設(shè)街道及北京街道一部分合并為站北街道。 原日新街道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3月,建立日新坊公所。 1950年12月,城市區(qū)公所改稱區(qū)人民政府,同時,西崗區(qū)原轄24坊合并為14坊,日新坊為其中之一。 1953年3月,西崗區(qū)14坊改14街道,日新街道為其中之一。 1954年8月,14街道調(diào)整為12街道,日新街道為其中之一。 1959年5月,12街道合并為東關(guān)、松山、黃河路、日新、北崗橋、長春路6街道。 1960年3月,6街道并為3公社,日新街道被合并,名稱取消。 1963年,城市公社改街道,日新街道為其中之一。 1969年9月,街道改公社,日新街道改為立新公社。 1978年,恢復街道,立新街道為其中之一。 1982年9月,立新街道改稱日新街道。 2003年底,紅巖街道、建設(shè)街道部分并入日新街道。 撤并后2019年11月29日,根據(jù)《大連市人民政府關(guān)于同意西崗區(qū)部分街道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的批復》,決定撤銷站北街道、原日新街道,重新設(shè)立日新街道,以原兩個街道地域范圍為新街道地域范圍,街道辦事處駐地為原日新街道辦事處駐地(西崗區(qū)樂業(yè)街1號)。 |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3月,嶺前區(qū)廢除日本統(tǒng)治時期的町、區(qū),改建坊。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成立嶺前區(qū)八一路坊。 1952年,坊公所改街道居民委員會。 1956年,八一路坊改八一路街道。 1960年3月,并入中山區(qū)桃源街,成立桃源街公社。 1960年9月,改中山區(qū)公社桃源分社。 1963年,公社改街道。 1968年,街道辦事處改革命委員會。 1969年8月,劃歸西崗區(qū),街道改公社。 1978年10月,公社復改街道。 1985年3月,北石道、南石道2街道劃歸石道街街道。 |
原北京街道1950年12月,轄區(qū)調(diào)整合并為北崗街、北崗橋、大同街和朱德路4坊。 1953年3月,坊公所改居民委員會。 1954年12月,撤銷居民委員會,組建北崗橋、九三街、朱德路、大同街3街道。 1959年6月,北崗橋、九三街合并為北崗橋街道,朱德路(黃河路)、大同街合并為黃河路街道。 1960年4月,黃河路、北崗橋2街道合并為北京街公社。 1963年2月,北京街公社分為北京街道和黃河路街道。 2003年12月,黃河路街道合并入北京街道。 原人民廣場街道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1月,成立大勝街坊公所。 1949年恢復長春路街道。 2003年12月,與石道街街道長春路以東部分合并為人民廣場街道。 撤并后2019年11月29日,根據(jù)《大連市人民政府關(guān)于同意西崗區(qū)部分街道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的批復》,決定撤銷北京街道、原人民廣場街道,重新設(shè)立人民廣場街道,以原兩個街道地域范圍為新街道地域范圍,街道辦事處駐地為原北京街道辦事處駐地(西崗區(qū)同仁街66-1號)。 |
1985年2月,白云街道成立。 2003年12月,原白云街道、民運街道和石道街街道長春路以西部分合并為白云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