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保山縣志》稱“北瓦窯”,因位于瓦窯河北岸。瓦窯,最早有人在此建窯燒瓦,后有人家遷來居住形成村落,以此為村名。 |
最早為大小五寨,由于此寨人多寨大,以此為村名。 |
該村為白族寨子,原稱阿倮寨,民國《保山縣志》稱“安樂寨”,后簡稱安樂,為“安居樂業(yè)”之義。阿,為語氣詞,倮,古代為少數(shù)民族的自稱。語言與大理大體相同。 |
該村旁一帶山高坡陡,有一條趕馬道彎彎轉(zhuǎn)轉(zhuǎn),以此為馬轉(zhuǎn)彎。 |
該村祖祖輩輩每年春節(jié)善耍龍舞獅,以此簡稱龍舞。 |
以該村種植木瓜樹較多得名。 |
本村建村時,以毛竹搭棚居住,后以此為村名。 |
本村坐落于橫山梁子,以此為村名。橫山,相對對面的山脈走勢為橫向,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