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境地內(nèi)通往彭思方向一處河邊的山嘴上,過去長有九棵夏古老蒼勁的大松樹,故名。 |
古時此地建廟時,一色采用長條石,漸得長石廟之名,直到1984年上級命名地名大隊時,去掉廟字,才得“長石”一名。 |
明代有富戶出資在此地搭橋,因是清一色的大石塊,被文人譽為“磐石橋”。后簡化為盤石橋。也有一說是,此地有座磨盤山,搭橋的材料全部來自磨盤山,為橋命名時,取來自磨盤山、大如磐石之兩重意思,合稱盤石橋。 |
1970年,沙河老橋被拆除,政府在老橋附近修建新橋,故名。1984年命名地名村時,以新橋命名。 |
漢置蘄春、浠水以來,兩縣以此山嶺為界,故名。 |
境內(nèi)有一山?jīng)_舊時歸劉氏家族所有,故名。 |
村內(nèi)居民點有五藥鋪,遠(yuǎn)近聞名。1984年上級命名地名村時,簡化為伍藥鋪村。 |
村內(nèi)有座白石山,滿山裸露著白色石塊,遠(yuǎn)遠(yuǎn)都能看到,此山漸得其名。1975年為大隊命名時,以白石山命名。 |
據(jù)《熊氏宗譜》記載,晉代駙馬熊籌攜公主在此坳建設(shè)樓臺亭榭,自此得名駙馬坳。因村委會設(shè)在駙馬坳,故名。 |
古有“張林”定居山?jīng)_,漸得張林沖之名。1984年上級命名地名村時,簡化為張林沖村。 |
因境內(nèi)有條長滿蘆葦?shù)暮恿鳎灤┤灏藗村民小組,故名。 |
明代官驛設(shè)在河西(境內(nèi)),得名西河驛。 |
太平天國時期,洪秀全在此設(shè)立兵工廠,火爐成排。太平天國失敗后,當(dāng)?shù)罔F匠就地取材,在此開設(shè)鋪面,由此得名火爐鋪。1975年簡化為火鋪。 |
境內(nèi)有一大片農(nóng)田,舊時歸潘姓人家所有,故名。 |
因東湖泊名馬湖,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