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江蘇省政府同意,江蘇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聯(lián)合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江蘇省財政廳、江蘇省自然資源廳、江蘇省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廳等部門認定公布了南京市江寧區(qū)湖熟街道丹桂村杜桂等52個傳統(tǒng)資源較為豐富、人居環(huán)境有效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相對齊全的村落為第七批江蘇省傳統(tǒng)村落。 |
原為丹桂鄉(xiāng),因在赤山西,境內(nèi)有杜桂村得名,“丹”即“赤”。1958年建丹桂大隊。1960年三界大隊析出建長嶺大隊。1982年12月丹桂大隊、長嶺大隊分別改設丹桂村民委員會、長嶺村民委員會。1996年12月丹桂村民委員會析出設立杜桂村民委員會。1999年6月丹桂村民委員會更名丹林村民委員會,杜桂村民委員會更名丹桂村民委員會。2001年3月丹桂、丹林、長嶺3村民委員會合并名丹桂村民委員會。2007年4……。 |
《順治溧水區(qū)志》:“天生橋,西一十里。高十二丈,闊七丈五尺。舊有南北二橋,今所存者北橋也,明洪武二十六年,太祖命崇山侯李新鑿河,通蘇浙運道,橋因勢而成,故名。1958年建天生橋大隊。1967年更名為前進大隊。1980年復原名。1983年更名天生橋村民委員會。2002年5月小茅山村民委員會并入。2013年11月更名天生橋社區(qū)居民委員會。自得名以來,沿用至今。天生橋村:位于洪藍鎮(zhèn)西北側,東瀕胭脂河,北……。 |
村西有石拱橋一座,名“沛橋”,以橋得名。1957年成立沛橋大隊;1983年改名為沛橋村村民委員會;2003年原新村村民委員會并入,名稱不變,沿用至今。沛橋社區(qū):位于東壩鎮(zhèn)西側,蕪太公路穿村而過,轄區(qū)面積7平方公里,耕地3415畝。由沛橋、上安福、下安福、新村等四個自然村組成,總人口2350人!。 |
因寓意我村的各項事業(yè),像高舉的火炬一樣熊熊燃燒走在隊伍的前列,故名。建國初期,有十二個自然村,其中有9個自然村屬于新瀆鄉(xiāng),11個自然村為修浦鄉(xiāng),1955年上述二十個自然村合并成立為火炬高級社,1958年4月成立楊市人民公社,變更為火炬大隊,1983年楊市人民公社更名為楊市鄉(xiāng),火炬大隊更名為火炬村民委員會,1987年楊市鄉(xiāng)撤鄉(xiāng)建鎮(zhèn),2004年楊市鎮(zhèn)并入洛社鎮(zhèn)火炬村民委員會,名稱不變,2011年3月火……。 |
青陽鎮(zhèn)塘頭橋村是由原來的塘頭橋村和昌里村二村合并而成,村委會坐落于錫澄路1643號。現(xiàn)村占地面積4.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2950畝。全村總計1180戶,總人口3855人,外來居住人口約1060人。全村下轄16個自然村,48個村民小組,近幾年來本村先后獲得江蘇省生態(tài)村、江蘇省衛(wèi)生村、市(鎮(zhèn))計劃生育模范村、精神文明示范村等榮譽。村內(nèi)共有企業(yè)46家,主要以電纜電線、抽芯鋁鉚釘、硅膠線、鋼管、塑料管材……。 |
因以石門自然村命名,故而得名。其前身為1958年成立的石門大隊,1983年更名為石門村村民委員會。石門村:位于鳳石線東側!。 |
因以橋涯自然村命名,故而得名。其前身為1958年成立的橋涯大隊,1983年更名為橋涯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深洞村村民委員會并入(宜政發(fā)〔2001〕67號),2003年三洲村村民委員會并入(宜政發(fā)〔2003〕63號)。橋涯村: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現(xiàn)有戶數(shù)1495戶,人口4389人,現(xiàn)有14個自然村!。 |
因以王茂自然村命名,故而得名。其前身為1958年成立的王茂大隊,1983年更名為王茂村村民委員會。2000年,中陽村村民委員會、湯埝村村民委員會并入(宜政發(fā)(2000)93號)。王茂村:位于王茂小學南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