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根據(jù)《中共西雙版納州委農(nóng)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fā)<西雙版納州綠美鄉(xiāng)村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西農(nóng)辦通〔2022〕16號)要求,經(jīng)自然村村民委員會申請,鄉(xiāng)(鎮(zhèn)、街道)審查、縣(市)審核、州(市)組織評價認定,擬評定景洪市景哈鄉(xiāng)景哈村委會曼賀暖村等200個自然村作為2022年西雙版納州州級綠美村莊。 |
曼皮村距鄉(xiāng)政府35公里,全村轄曼帕傣、曼壩卡、曼帕勒、西滿、曼燕坎、曼皮6個村民小組,共488戶2134人(其中勞動力1251人),主要居住著哈尼族、布朗族2種少數(shù)民族。全村有耕地12735畝(其中:水田338畝,旱地12397畝),人均耕地5.8畝。農(nóng)民收入以糧、茶為主,其中茶葉面積2350畝,糧豆面積8060畝。2015年全村經(jīng)濟總收入1012萬元,人均占有糧624公斤,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5605……。 |
曼來村距鄉(xiāng)政府4公里,全村轄曼來新寨、曼來老寨、帕司老寨、帕蚌、帕司新寨5個村民小組,共373戶1590人(其中勞動力1141人),主要居住著哈尼族、漢族2種少數(shù)民族。全村有耕地7701畝(其中:水田1965畝,旱地5736畝),人均耕地4.8畝。農(nóng)民收入以糧、蔗、茶為主,其中茶葉面積5636畝,甘蔗面積1015畝,糧豆面積3997畝。2015年全村經(jīng)濟總收入1205萬元,人均占有糧894公斤,農(nóng)……。 |
傣語地名,南糯意為筍醬。從前景洪宣慰到此吃了該地百姓做的筍醬,感到味美可口,即命該地百姓每年以筍醬進貢,故得名南糯,駐地南糯山,故名。1934年設保,稱南糯保,隸景洪宣慰府。1953年劃歸勐?h格朗和愛尼族自治區(qū)。1956年設鄉(xiāng),稱格朗和三鄉(xiāng),隸格朗和區(qū)。1958年隸英雄人民公社。1969年改稱東風大隊,隸獻忠公社。1973年改稱南糯山大隊,隸格朗和公社。1984年農(nóng)村體制改革時,改稱南糯山鄉(xiāng),隸……。 |
傣語地名,帕即巖石,真為武藝,據(jù)傳,景洪宣慰府的武將真憨得一寶劍,在此用劍劈巖演武,故稱此巖為“帕真”。1934年設保,稱帕真保,第九保,隸象山鎮(zhèn)。1950年隸象山區(qū)。1953年隸格朗和愛尼族自治區(qū)。1958年隸英雄人民公社。1959年設鄉(xiāng),稱格朗和第四鄉(xiāng),隸格朗和區(qū)。1969年改稱大隊,稱紅旗大隊,隸獻忠公社。1973年改稱帕真大隊,隸格朗和公社。1984年農(nóng)村體制改革時,復稱帕真鄉(xiāng),隸格朗和區(qū)……。 |
1934年設保,稱帕宮保,隸象山鎮(zhèn);1950年隸象山區(qū),1953年隸格朗和愛尼族自治區(qū);1956年設鄉(xiāng),稱帕宮鄉(xiāng),隸格朗和區(qū);1958年隸英雄人民公社;1969年改稱東方紅大隊,隸獻忠公社;1984年農(nóng)村體制改革時,復稱帕宮鄉(xiāng),隸格朗和區(qū);1987年改稱帕宮村公所,隸格朗和哈尼族鄉(xiāng);2000年改稱帕宮村委會至今,隸格朗和哈尼族鄉(xiāng)。帕宮村……。 |
新竜村……。 |
此區(qū)1950年前隸景洪宣慰府轄。1937年設保,稱曼峨保,隸播曼蚌。1950年隸勐混區(qū)。1953年隸版納勐混。1954年隸布朗山區(qū)。1958年設鄉(xiāng),稱曼峨鄉(xiāng),隸布朗山區(qū)。1969年設大隊,稱東風大隊,隸五一公社。1973年改稱勐昂大隊,隸布朗山公社。1984年農(nóng)村體制改革時,改稱勐昂鄉(xiāng),隸布朗山區(qū)。1987年改稱勐昂村公所,隸布朗山布朗族鄉(xiāng)。2000年改稱勐昂村委會,隸布朗山布朗族鄉(xiāng),名稱沿用至今……。 |
傣語地名,曼即村寨,囡即小,曼囡新寨意為小新寨,自曼囡老寨搬遷而來。此區(qū)1950年前隸景洪宣慰府直轄,設關,稱關新,是布朗山區(qū)兩大關之一,當時轄新龍、新囡、臘趕、果新龍。1937年設保,因駐曼新龍而稱新龍保。1950年隸勐混區(qū)。1953年隸版納勐混。1954年隸布朗山區(qū)。1958年設鄉(xiāng),稱新龍鄉(xiāng),隸布朗山區(qū)。1963年遷至曼囡,改稱曼囡鄉(xiāng),仍隸布朗山區(qū)。1969年設大隊,稱紅衛(wèi)大隊,隸“五一”公社……。 |
1984年新建鄉(xiāng),稱結良鄉(xiāng),隸布朗山區(qū)。1987年改稱結良村公所,隸布朗山布朗族鄉(xiāng)。2000年改稱結良村委會。2003年適度撤并部分村委會時,曼囡村委會的曼龍村民小組劃入結良轄。名稱自2000年沿用至今。結良村……。 |
傣語曼為村;旦為馱或馱運,即馱運之村,村民以前被土司指派為專門馱運官租貨物之差,故名。1958年建鄉(xiāng),1969年改建大隊,1984年復建鄉(xiāng),1988年廢小鄉(xiāng)制改設村公所,2000年村公所改為村民委員會,稱為曼旦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曼旦村……。 |
曼龍代村是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勐臘鎮(zhèn)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532823101205。 |
補蚌系傣語。補為族稱;蚌:咸水泉,意為咸水泉邊的補過人,故名。1956年屬于曼龍代鄉(xiāng),1969年屬于屬于曼龍大隊,1977年從屬于曼龍大隊劃出一部分村寨建曼那,1984年曼龍大隊廢除大隊,曼那大隊中劃出7個村新建補蚌鄉(xiāng),1988年廢除小鄉(xiāng)制改設村公所,2000年村改為村民委員會。補蚌村……。 |
1983年前屬勐臘鄉(xiāng),稱為城子大隊;1984年劃歸勐臘鎮(zhèn)改設為城子鄉(xiāng),1988年廢小鄉(xiāng)制改為街道辦事處,2000年更名為勐臘鎮(zhèn)城子村委會。2021年,將城子村民委員會改城子社區(qū)居委會。2021年8月30日經(jīng)勐臘縣人民政府批準,將城子村委會改為城子社區(qū)居委會。城子村……。 |
曼莊系傣語地名,曼指村,莊指中心,曼莊即中心之村。1956年建鄉(xiāng),1969年改建大隊,1984年復建鄉(xiāng),1989年廢小鄉(xiāng)制改為村公所,2000年村公所改為曼莊村民委員會。2021年8月30日將曼莊村民委員會改曼莊社區(qū)居委會。曼莊村! |
曼納傘系傣語,曼為村;納為田;傘為慶功場地,譯為慶功田村,故名。1956年建鄉(xiāng),1969年改建大隊,1984年復建鄉(xiāng),1988年廢小鄉(xiāng),改設為村公所,2000年由曼納傘村公所與南亮村公所合并組建曼納傘村委會,沿用至今。曼納傘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