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根據(jù)《廣東省愛衛(wèi)會關于做好下放省衛(wèi)生村評審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粵愛衛(wèi)﹝2018﹞8號),經各地市愛衛(wèi)會組織評審,廣州市白云區(qū)江高鎮(zhèn)雄豐村等3461個村創(chuàng)建省衛(wèi)生村工作已達到了《廣東省衛(wèi)生村標準》(粵愛衛(wèi)〔2010〕17號)規(guī)定的要求。省愛衛(wèi)會決定授予上述村“廣東省衛(wèi)生村”稱號。 |
1958年設立三拱橋大隊;1983年設立三拱橋鄉(xiāng)政府;1987年設立三拱橋村委會;1989年設立三拱橋管理區(qū);1998年設立三拱橋村委會,沿用至今。三拱橋村……。 |
1958年設立應山大隊;1983年設立應山鄉(xiāng)政府;1987年設立應山村委會;1989年設立應山管理區(qū);1998年設立應山村委會,沿用至今。應山村……。 |
全村有8個自然村,總戶數(shù)182戶,總人口656人,人平均收入為3306元,F(xiàn)有土地面積14595畝,其中:林地13500畝、水田686畝、旱地409畝。09年全年主要種植水稻400畝、瓜類174畝、蔬菜385畝、水果370畝;全村656人全部參加農村醫(yī)保,參合率為100%。 根據(jù)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襖田村的扶貧開發(fā)“雙到”工作由廣東省華南農業(yè)大學幫扶,三年內幫扶項目有:1、投資參股樂昌扶貧電站……。 |
清洞村位于梅花鎮(zhèn)的東北方向,距離鎮(zhèn)政府所在地8公里,與坪石鎮(zhèn)接壤。全村下轄8個村小組,總戶數(shù)332戶,總人口1779人。耕地總面積1116畝,其中水田830畝,旱地496畝,2008年人均收入3289元。2008年全村參加合作醫(yī)療1545人,覆蓋率97%。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清洞村已全面通電、通路、通郵、通信;行政村公路已硬化,全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得到改善。清洞村以種植水稻為主兼有少……。 |
出水巖村委會,下轄5個自然村,共有農戶262戶,總人口為1376人,貧困戶有115戶,貧困人口527人,其中低保戶17戶37人,農田面積900畝,林地面積400公頃,現(xiàn)有泥磚房216間,全村人口都參加了合作醫(yī)療,參合率100%;村民歷來以農作物種植為主,尤其是以水稻種植為重中之重。在風調雨順沒有自然災害的條件下,稻田畝產糧食稻谷900公斤,也是出水巖群眾的主要支柱產業(yè)。村集體經濟十分薄弱,村委會全……。 |
1956年冬為河口高級社;1958年成立河口大隊;1976年河口大隊一分為二,分別為河口大隊,紅旗大隊(歸國營河口林場管轄);1983年河口大隊改稱河口鄉(xiāng);1987年改稱河口管理區(qū);1998年撤區(qū)建村,改稱河口村村委會;2005年河二村委會并入,仍稱河口村村委會至今。河口村……。 |
此地靠近翁江河,故名。1949年-1957年稱為河邊鄉(xiāng);1958年-1983年稱為河邊大隊;1983年-1986年稱為河邊鄉(xiāng);1986年-1993年稱河邊村委會。1993年-1998年改稱為河邊管理區(qū);1998年改稱為河邊村民委員會,并沿用此名至今。河邊村……。 |
1949年-1957年稱為松崗鄉(xiāng);1958年-1983年稱為松崗大隊;1983年-1986年稱為松崗鄉(xiāng);1986年-1993年稱村委會。1993年-1998年改稱為松崗管理區(qū);1998年改稱為松崗村民委員會,并沿用此名至今。松崗村……。 |
1949年-1957年稱為江尾鄉(xiāng);1958年-1983年稱為江尾大隊;1983年-1986年稱為江尾鄉(xiāng);1986年-1993年稱村委會。1993年-1998年改稱為江尾管理區(qū);1998年改稱為江尾村民委員會,并沿用此名至今。江尾村位于江尾鎮(zhèn)南下端,是翁源縣革命老區(qū)之一,轄區(qū)面積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150畝,山地面積3100畝。全村下轄9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2051人,有中共黨員60人。村集體……。 |
長江村地處粵北山區(qū),距縣城12公里,距鎮(zhèn)政府4公里,是一個革命老區(qū)。下轄13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69戶,總人口2046人(其中水庫移民24戶84人);有中共黨員58人,村“兩委”干部5人。全村相對貧困戶43戶,相對貧困人口107人,貧困戶中有勞動能力的30戶44人,無勞動能力13戶63人,低保戶22戶67人,五保戶13戶13人。全村耕地面積2258畝,其中水田面積1824畝,旱地434畝,山林面積……。 |
1949年-1957年稱為蓊口鄉(xiāng);1958年-1983年稱為蓊口大隊;1983年-1986年稱為蓊口鄉(xiāng);1986年-1993年稱村委會。1993年-1998年改稱為蓊口管理區(qū);1998年改稱為蓊口村居民委員會,并沿用此名至今。【蓊口村】下轄10個村民小組,總戶數(shù)480戶,總人口1600人,有耕地面積1652.4畝,其中水田1322.4畝,旱地330畝,山林面積6966.5畝,F(xiàn)有村“兩委”干部5人……。 |
1949年-1957年稱為馬墩鄉(xiāng);1958年-1983年稱為馬墩大隊;1983年-1986年稱為馬墩鄉(xiāng);1986年-1993年稱村委會。1993年-1998年改稱為馬墩管理區(qū);1998年改稱為馬墩村民委員會,并沿用此名至今!抉R墩村】下轄9個村民小組,總戶數(shù)505戶,總人口2036人,有耕地面積1600畝,其中水田1300畝,旱地300畝,山林面積6909畝。現(xiàn)有村“兩委”干部6人,中共黨員64名……。 |
1949年-1957年稱為礤頭鄉(xiāng);1958年-1983年稱為礤頭大隊;1983年-1986年稱為礤頭鄉(xiāng);1986年-1993年稱村委會。1993年-1998年改稱為礤頭管理區(qū);1998年改稱為礤頭村民委員會,并沿用此名至今!卷孱^村】下轄11個村民小組,總戶數(shù)367戶,總人口1558人,有耕地面積2685畝,其中山地13117畝。現(xiàn)有村“兩委”干部5人,中共黨員57名。農業(yè)主產糖蔗、水稻、蔬菜。……。 |
該地名一直由壩仔區(qū)的最東面,居上臨下,故一直稱上愛。1949-1957年,稱為上愛鄉(xiāng);1958-1983年,稱為上愛大隊;1983-1986年,稱為上愛鄉(xiāng);1986-1993年,稱上愛村委會;1993-1998年,改稱為上愛管理區(qū);1998年,改稱為上愛村民委員會,并沿用此名至今。上愛村……。 |
1949年-1957年稱為珍田鄉(xiāng);1958年-1983年稱為珍田大隊;1983年-1986年稱為珍田鄉(xiāng);1986年-1993年稱珍田村委會。1993年-1998年改稱為珍田管理區(qū);1998年改稱為珍田村民委員會,并沿用此名至今。珍田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