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愛衛(wèi)辦印發(fā)了《省愛衛(wèi)辦關于省級健康村鎮(zhèn)建設現(xiàn)場評估情況的通報》,公布了2021年度省級健康鄉(xiāng)鎮(zhèn)和健康村名單。 |
昔羅埠至金華大路橫穿,故取名橫路,雅稱虹路。1949年屬金華縣江山鄉(xiāng);1951年稱虹路行政村,屬金蘭鄉(xiāng);1958年稱虹路生產(chǎn)隊,屬臨江公社虹路管理區(qū);1961年稱虹路大隊,屬臨江區(qū)臨江公社;1983年稱虹路村委會,屬臨江鄉(xiāng),1992年5月屬白龍橋鎮(zhèn)。虹路村……。 |
記載:“白沙鄉(xiāng)之名酤坊,從來朝庭有酒禁,各市鎮(zhèn)設有酒坊、酒正,以禁民家之私造者,故留有酤坊之名!濒恢从纱硕鴣,后簡寫古方。1949年屬湯溪縣白沙鄉(xiāng);1951年稱古方、后杜行政村,屬古方鄉(xiāng);1958年稱古方第一、古方第二、后杜生產(chǎn)隊,屬金華縣曙光公社古方管理區(qū);1961年稱古方第一、古方第二、后杜大隊,屬曙光區(qū)古方公社;1983年稱古方一村、古方二村、后杜村委會,屬古方鄉(xiāng),1992年5月屬白……。 |
因轄村位于白沙溪兩岸,故名。1949年屬湯溪縣白沙鄉(xiāng);1951年稱大德壟、盧頭、翁家山頭行政村,屬古方鄉(xiāng);1958年稱大德壟、盧頭、翁家山頭生產(chǎn)隊,屬金華縣曙光公社古方管理區(qū);1961年稱大德壟、盧頭、翁家山頭大隊,屬曙光區(qū)古方公社;1983年稱大德壟、盧頭、翁家山頭村委會,屬古方鄉(xiāng),1992年5月屬白龍橋鎮(zhèn);2019年大德壟、盧頭、翁家山頭村委會合并,稱白沙村委會。白沙村……。 |
以上邵村、下邵村合并,故名上下邵。1949年屬湯溪縣白沙鄉(xiāng);1951年稱上邵、下邵行政村,屬下楊鄉(xiāng);1958年稱上邵、下邵生產(chǎn)隊,屬金華縣曙光公社古方管理區(qū);1961年稱上邵、下邵大隊,屬曙光區(qū)古方公社;1983年稱上邵、下邵村委會,屬古方鄉(xiāng),1992年5月屬白龍橋鎮(zhèn);2019年上邵、下邵村委會合并,設立上下邵村委會。上下邵村……。 |
最早,胡氏遷此居住,故名。1949年屬湯溪縣開化鄉(xiāng);1951年稱胡家、浪坦塘行政村,屬澤口、開化鄉(xiāng);1958年稱胡家、浪坦塘生產(chǎn)隊,屬金華縣羅埠公社澤口、曙光公社開化管理區(qū);1961年稱胡家、浪坦塘大隊,屬澤口、開化公社;1983年稱胡家村、浪坦塘村委會,屬澤口、開化鄉(xiāng);1987年屬澤口鄉(xiāng)、蔣堂鎮(zhèn),1992年屬蔣堂鎮(zhèn);2019年浪坦塘村委會并入胡家村委會。胡家村……。 |
因村東側(cè)有塘一口,塘深水清,名清水塘,故名。1949年屬湯溪縣開化鄉(xiāng);1951年稱清水塘行政村,屬開化鄉(xiāng);1958年為蔣堂、開化生產(chǎn)隊,屬金華縣曙光公社開化管理區(qū);1961年稱清水塘、塘下李大隊,屬開化公社;1983年稱清水塘、塘下李村委會,屬開化鄉(xiāng),1984年屬蔣堂鄉(xiāng),1987年屬蔣堂鎮(zhèn);2019年李塘下村委會并入清水塘村委會。清水塘村。……。 |
名出《管子•君臣下》:“為民興利除害,正民之德!保感麓逦瘯闪⒋笈d對村民有利益的事業(yè)、除去各種不利的開始,因而名為興利。1949年屬湯溪縣開化鄉(xiāng);1951年稱尚文頭、葉村、楊梅壟行政村,屬澤口鄉(xiāng);1958年稱尚文頭、葉村、楊梅壟生產(chǎn)隊,屬金華縣羅埠公社澤口管理區(qū);1961年稱尚文頭、葉村、楊梅壟大隊,屬羅埠區(qū)澤口公社和金華縣八一農(nóng)場;1971年為尚文頭、葉村、石坑大隊,1981年……。 |
由原平水殿、大源頭、寺前、莘移四村委會合并而成,村名就以人口相對多的寺前和大源頭兩村各取一個字而得名,寓意“錢源”滾滾,農(nóng)民生活過得富足有財。1949年屬湯溪縣開化、瑯琊、仙舟鄉(xiāng);1951年稱蔣堂、大源頭、乾頭壟行政村,屬澤口、洪村、莘畈鄉(xiāng);1958年稱蔣堂、大源頭、乾頭壟生產(chǎn)隊,屬金華縣曙光公社開化管理區(qū)和九峰公社莘畈管理區(qū);1961年稱平水殿、大源頭、乾頭壟大隊,屬開化、莘畈公社;1983年稱……。 |
因原村在白沙溪邊田畈上,田多沙質(zhì),故取名為沙畈。因建造沙畈水庫,1993年移民到蔣堂鎮(zhèn)后,村名沿用。1949年屬湯溪縣昭利鄉(xiāng);1951年稱沙畈、大立元、田鋪、溪口、年坑行政村,屬高儒鄉(xiāng);1958年稱沙畈、大立元、田鋪、溪口、年坑生產(chǎn)隊,屬金華縣曙光公社高儒管理區(qū);1961年稱沙畈、大立元、田鋪、溪口、年坑大隊,屬高儒公社,1963年屬溪口公社;1983年稱沙畈、大立元、田鋪、溪口、年坑村委會,屬溪……。 |
以楊梅壟與界首、低路底并成新村而得名。1949年屬湯溪縣開化鄉(xiāng)、遂安縣東亭鄉(xiāng)和中坑鄉(xiāng);1951年稱楊梅壟、界首、低路底行政村,屬湯溪縣澤口鄉(xiāng)、遂安縣東亭鄉(xiāng)和中坑鄉(xiāng);1958年為石坑、界首、低路底生產(chǎn)隊,屬金華縣羅埠公社澤口管理區(qū)、遂安縣東亭和中坑管理區(qū);1961年稱楊梅壟、界首和低路底大隊,屬金華縣八一農(nóng)場;1972年稱楊梅壟、界首和低路底大隊,屬金華縣羅埠區(qū)澤口公社;1983年稱楊梅壟、界首和低……。 |
村位于楊塘之下,故稱楊塘下。1949年屬湯溪縣瑯琊鄉(xiāng);1951年稱楊塘下行政村,屬洪村鄉(xiāng);1958年稱楊塘下生產(chǎn)隊,屬金華縣曙光公社瑯琊管理區(qū);1961年稱楊塘下大隊,屬瑯琊公社;1983年稱楊塘下村委會,屬瑯琊鄉(xiāng),1985年屬瑯琊鎮(zhèn),2000年12月屬婺城區(qū)瑯琊鎮(zhèn)。楊塘下村受瑯琊鎮(zhèn)管轄、相鄰二聯(lián)村、嶺后村、徐村、水竹蓬村,物產(chǎn)豐富,風景秀麗,友好好客.……。 |
楊塘背一名,是因村東北有塘,名楊塘,村處楊塘西南丘陵山背,故名楊塘背。1949年屬湯溪縣昭利鄉(xiāng)、淳安縣大市鄉(xiāng);1951年稱金華縣皂里鄉(xiāng)朱村行政村,淳安縣大市鄉(xiāng)田甫行政村和里商鄉(xiāng)徐家行政村;1958年稱金華縣曙光公社蘭貝管理區(qū)朱村生產(chǎn)隊,淳安縣大市公社田甫生產(chǎn)隊和里商公社徐家生產(chǎn)隊;1959年因造金蘭水庫朱村遷至現(xiàn)址楊塘背,改名新建生產(chǎn)隊,仍屬曙光公社蘭貝管理區(qū);1960年10月田甫、徐家從淳安縣移……。 |
據(jù)稱,旁有一條從白沙溪通往澤口方向去的壕溝,村在壕溝之上,故稱壕塍,曾稱壕城、浩塍。又傳清康熙年間,有程姓商人途經(jīng)此地,稱好遂居,程氏與鄰里友愛,為人仁德,故諧稱“浩仁”。1949年屬湯溪縣瑯琊鄉(xiāng)、淳安縣上莘鄉(xiāng)、淳安縣里商鄉(xiāng);1951年稱浩仁、棠坑源、里陽行政村,屬洪村鄉(xiāng)、淳安縣上莘鄉(xiāng)、淳安縣里商鄉(xiāng);1958年稱浩仁、棠坑源、里陽生產(chǎn)隊,屬金華縣曙光公社瑯琊管理區(qū)、淳安縣港口公社上莘和里商管理區(qū),……。 |
因2019年村規(guī)模調(diào)整合并后的瑯新、瑯沙兩村村民原是金蘭水庫庫區(qū)下山脫貧移民,故名金蘭。2002年屬瑯琊鎮(zhèn)東坑、西坑、嶺后、妙康村委會和沙畈鄉(xiāng)烏云、高儒、半溪、黃家田、芝肚坑表、大鋪、銀坑村委會;2003年屬瑯琊鎮(zhèn)瑯新村委會和沙畈鄉(xiāng)烏云、高儒、半溪、黃家田、芝肚坑表、大鋪、銀坑村委會;2008年屬瑯琊鎮(zhèn)瑯新、瑯沙村委會;2019年1月瑯新村與瑯沙村合并稱金蘭村委會。金蘭村……。 |
瑯琊鎮(zhèn)水竹蓬村是婺城區(qū)較早一批下山脫貧的村莊,全村現(xiàn)有65戶,共157人。水竹蓬村的村民原居住在海拔1300余米的高山上,離金華市區(qū)65公里,生活條件十分艱苦。1999年,水竹蓬村在瑯琊鎮(zhèn)邊的東方紅林場,開始實施下山脫貧計劃。2004年,又投入40多萬元,新建了辦公樓,將居民住宅的房前屋后進行了綠化,成為第一批村莊整治示范重點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