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愛衛(wèi)辦公示了2021年度通過淮安市衛(wèi)生村技術(shù)評估的311個村名單。 |
前營社區(qū):位于方渡社區(qū)東側(cè)。……。 |
因該地以前有桃樹園林而得名。1958年成立桃園大隊,1983年改為桃源村,成立桃園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桃園村、劉莊村、吳馬村合并為桃園村,一直沿用至今。桃園村:位于五港鎮(zhèn)以東4公里處!。 |
黃碼處于鹽河、鹽河有一渡口叫黃碼渡口、因此命名為黃碼村。黃碼村村民委員會自1983年得名后一直沿用至今。黃碼村:位于五港鎮(zhèn)西南4公里處!。 |
因南邊有一條大溝,叫南鹵溝,后因鹵溝雅化為祿溝而得名。1958年成立南祿大隊,南祿村村民委員會自1983年得名后一直沿用至今。南祿村:位于前營社區(qū)以北5公里處!。 |
為紀(jì)念抗日烈士王士棟、楊文珍二人而得名。1958年成立王楊大隊,1983年改為王洋村,成立王楊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王楊村、譚東村合并為王楊村,一直沿用至今。王楊村:位于前營社區(qū)以北3公里處!。 |
因以前在一帆河打埝壩,這里為埝口,故名。1958年成立埝口大隊;1983年改為埝口村,成立埝口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埝口村、三灣村合并為埝口村,一直沿用至今。埝口村:位于方渡社區(qū)西南3公里處。……。 |
從前因薛姓地主家桃園,遠(yuǎn)近聞名,人稱薛園。1958年成立薛園大隊,1983年改為薛園村,2001年改為薛園社區(qū),成立薛園社區(qū)居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薛園社區(qū):位于梁岔鎮(zhèn)以南1公里處!。 |
從前,這里有何姓地主筑有一土圩,稱何圩。1958年,成立何圩大隊,1983年改為何圩村,成立何圩村民委員會,2005年何圩村、龍窩村兩村合并為何圩村,一直沿用至今。何圩村:位于梁岔鎮(zhèn)東南3公里處! |
從前,金莊處有一擺渡碼頭,故名。1958年成立金碼大隊,1983年改為金碼村,成立金碼村村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2001年金碼村、前徐村合并為金碼村。金碼村:位于洪碼村以南1公里處。……。 |
從前莊上姜迎中舉,新建馬棚多間供賀客拴馬,故稱姜馬棚。后稱馬棚。1958年成立馬棚大隊,1983年改為馬棚村,成立馬棚村村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馬棚村:位于梁岔鎮(zhèn)以西2公里處!。 |
傳說古代這里十年九旱,有一陳姓人士打了一口井,解決民眾用水,故稱陳溪。1958年為陳溪大隊,1983年改為陳溪村,成立陳溪村民委員會,2001年汪圩村、陳溪村合并為陳溪村,一直沿用至今。陳溪村:位于梁岔鎮(zhèn)東北5公里處!。 |
洪碼村:位于梁岔鎮(zhèn)以東4公里處。……。 |
因政府駐地而得名。1958年叫石湖大隊,1983年改為石湖村,2003年石湖村、關(guān)灘村合并,成立石湖社區(qū),成立石湖社區(qū)居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石湖社區(qū):位于石湖鎮(zhèn)政府所在地! |
因過去這里是果園,故取名為果園。1958年成立唐集公社石湖大隊,1965年改名石湖果園,1983年改為果園村,2003年引黃村、蘋果村、葡萄村、果林村合并為果園社區(qū),成立果園社區(qū)居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果園社區(qū):位于石湖鎮(zhèn)政府北側(cè)!。 |
因一大戶人家地主姓朱,住在一個圩子上而得名。朱家圩村村民委員會自1983年得名后一直沿用至今。朱家圩村:位于四興社區(qū)西南4公里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