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3日,根據(jù)《福建省綠化委員會 福建省林業(yè)局關(guān)于印發(fā)福建省“百城千村”綠化美化宜居工程實施方案》(閩綠委〔2018〕9號) 精神,經(jīng)村莊自查達標、縣級初審合格、市級驗收推薦、省級復核通過,擬將延平區(qū)來舟鎮(zhèn)游地村等300個村莊(見附件)提交福建省綠化委員會、福建省林業(yè)局審定,命名為“福建省森林村莊”。 |
宋、元時期以燒制青瓷瓷器而聞名,故稱桂瑤(窯),因地處東嶺峰下,山高林密,又稱茂林,茂林分為頂社、下社、頂社聚居單姓林氏,因稱桂林,別名茂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桂林屬依仁里桂瑤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桂瑤鄉(xiāng);1961年成立桂瑤人民公社,從此桂瑤與桂林分為桂瑤大隊和桂林大隊;1984年桂林大隊改為桂林村民委員會。在鎮(zhèn)政府駐地南9公里處,東嶺尖回頭峰西坡,海拔568米。四面山峰,中間較為平坦。古時……。 |
南邊山腳有藍溪主支流流過,溪流彎曲多漈潭,故而古稱“福潭”而不叫“福嶺”。古稱福潭,解放初期設“福嶺鄉(xiāng)”后沿用。解放初期,珠洋八區(qū)福潭建福嶺鄉(xiāng),轄福潭、百福、湖嶺、后格等18村落。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福潭劃歸蘆田茶場管轄,稱“福嶺大隊”,1984年由蘆田鄉(xiāng)人民政府管轄,稱“福嶺村”。 全村有2個角落,福潭是陳氏,大德角落是林氏,現(xiàn)有人口1126人,7個村民小組,黨員29人。福嶺村面積5.63平方公里,……。 |
蓬萊鎮(zhèn)彭格村位于安溪縣西南部山區(qū),全村地域面積11.2平方公里,距縣城15公里,離廈安高速公路出口8公里,主要地貌為丘陵盆地,海拔300多米,總體地形為東西雙陵趨北環(huán)接的山坳盆地。林地面積3800多畝,茶園面積750畝,有535戶2567人,分布4個自然角落。現(xiàn)有彭格校舍占地3000多平方米,層高三層,按達標小學配套完整,村部連接學校建筑面積400多平方米,樓為老人協(xié)會活動中心,二樓為辦公室,三樓……。 |
南宋嘉泰年間(1201-1204年),徐務的九世孫綿初(號二郎),從莆田遷居泉州后城,后遷入該地,因徐氏居住而得名。徐州林場設立于1971年,到1997年林場改體,山林全部承包給社會群體,現(xiàn)在以場代村委會。徐州林場地處安溪縣尚卿鄉(xiāng)北部。全村面積3.14平方公里,耕地246畝,其中農(nóng)地126 畝,茶園120畝。全村共有4個小組,105戶,人口395人。轄區(qū)內(nèi)有一條河流,即沿溪!。 |
桃舟舊時寫作“桃洲”、“土洲”閩南語本土都為諧音。在桃舟舊街處有一座廟宇“雙溪宮”崇奉三位“縂制尊王”即宗室山忠,為桃舟、達新、吾培、康隨、棠棣、南坑六社(村)之當境。因在這廟后靠一小山丘形狀似桃子。廟前為遙因空腹樹溪水與晉江源水相匯合處。溪中有一小島形狀似舟(船),遂后改字為桃舟。別名,桃洲、凸洲。桃舟地處安溪邊遠山區(qū),與漳平、永春相毗鄰。歷來是漳、安、永三縣(市)之交通要塞。桃舟村所轄區(qū)域面積……。 |
祥華古代稱“華山”,四面環(huán)山,后改為“華地”,建國后改為祥華。設立于宋,元朝為金田鄉(xiāng)還集里。明、清為金田鄉(xiāng)還一里。民國時期為福珊鄉(xiāng)華地堡。建國后,1952年7月為十四區(qū)。1958年3月20日為祥華鄉(xiāng)。l958年9月15日至11月屬長坑公社祥華大隊。1965年4月18日為祥華人民公社祥華大隊。1984年4月17日改為祥華鄉(xiāng)祥華村。祥華村轄有24個村民小組,8個自然角落。村總面積2萬多畝,擁有耕地25……。 |
【地名含義】因所轄7個自然村均位于紫帽山旁,如星羅棋布,故名“紫星”。 【歷史沿革與人文】原屬南安縣,1961年劃屬紫帽山農(nóng)場,1984年改為紫帽鎮(zhèn)紫星村委會。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紫星村位于福建省晉江市紫帽鎮(zhèn)西北角,與南安交界。北面連接泉州出口加工區(qū),紫溪水庫位于紫星村的北側(cè),經(jīng)紫溪流入霞茂。303縣道經(jīng)紫星村連接南安金星村。 【村落與居民】紫星村面積465.1713公頃,全村人口2780人,……。 |
大洋村位于洪瀨東北,轄12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總戶數(shù)973戶。人口3551人,其中男1784人,女1767人,耕地面積1246畝,其中田地1156畝,農(nóng)地110畝。大洋村三面環(huán)山,自南而東至北,環(huán)繞著大洋山,武光山,蛟龍寨,在這些山麓下,星散著:嶺兜,南清,肖前,梁厝,戴厝,東角,古士腳,潭后,拜埔,后垅,龍宮,留坑嶺10個自然村。自然村以姓氏聚居。有10多個姓氏有:王,盧,陳,魏,曾,林,……。 |
南豐村位于金淘鎮(zhèn)政府駐地北處,東與時潮村相鄰,西靠蓮坑村,南與鎮(zhèn)政府、僑光中學相依,北與碼頭鎮(zhèn)交界。村落面積2.5平方公里,南依紅洋寨,北靠北斗寨。1984年改為南豐村委會,村委會設在郭坑。有郭坑、御道、后畬、大透、新宅、石筍、苦營、大路兜、九墘、貢仔頭、布厝岑、二房、點金、苦思腳、田墘、宗前墘16個自然村,有15個村民小組?倯魯(shù)1285戶,總?cè)丝跒?186人,村班子成員8名,目前全村共有黨員7……。 |
美星村位于九都鎮(zhèn)政府駐地西北5.4公里處,村委會設于亭山。有亭山、下遼、虎岫、宋坑、草埔頭、后山塘、天橋、紅星、湖上等9個自然村,有13個村民小組,有村民628戶2388人。聚落在山美水庫邊,呈長方型分布。有耕地437畝,山地10356畝。農(nóng)作物主種水稻、甘薯、花生。林果有松木、杉木、龍眼、柑桔等。有鞋業(yè)加工廠、衛(wèi)生所、小學。村落依山傍水、氣候宜人,有彭口李氏紀念碑景點,資勝院的觀音佛寺,香客不絕……。 |
長富村概況【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長富行政村系南安市溪美街道所轄,位于南安西部市郊,距離市中心所在地4公里,東與成功工業(yè)區(qū)相連,西與蓮塘村交界,南靠長富山,南同公路從村北邊經(jīng)過,蘭溪穿村而過!敬迓浯迕病咳逵490多戶,總?cè)丝?700多人,是溪美街道的一個最小村落。村主干道全部水泥硬化,并架設比較標準的路燈,長富大橋于2006年建成交付使用,通訊網(wǎng)絡日益完善,電信信號覆蓋全村!練v史沿革】 長富……。 |
坑頭村委會以駐地坑頭自然村命名。民國為坑頭保,解放后屬帽山鄉(xiāng)。1956年成立聯(lián)星農(nóng)業(yè)社,1958年公社化時為坑頭大隊。1984年改稱坑頭村委會。坑頭村在向陽鄉(xiāng)政府駐地西南1.6公里,村委會設在坑頭,有坑頭、廳前、大岸、肥豬腳、尾厝等5個自然村。聚落在寨仔尖山北麓丘陵谷地,略呈圓形分布。全村有10個村民小組,村民197戶1128人。有耕地544畝,山地2529畝,主種水稻、甘薯。林果有杉木、松木、柑……。 |
下爐村地處涂嶺鎮(zhèn)東北面,東與南埔鎮(zhèn)塘頭村接壤,南與清美村毗鄰,該村轄下爐、黃山鄭、梧厝、埔尾、水蛙窟、水曲6個自然村,現(xiàn)有山地面積3800畝,耕地面積917畝。全村總?cè)丝?464人,支委4人,下設村委會1個,村委3人。在黨支部和村委會一班人的帶領(lǐng)下,全村村民的思想、政治、文化素質(zhì)整體上有較大的提高,形成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管理體系,基本上實現(xiàn)了村級自治的工作格局。 通港路貫穿我村1.1……。 |
大銘村位于閩南著名游覽名勝九仙山的西麓,是鄉(xiāng)人民政府所在地。全村土地總面積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671畝。平均海拔820米,全年光熱充足,雨量充沛。大銘村有洋頭、中洋、丁地、良昌、下村尾、產(chǎn)洋6個自然村落,劃分為13個村民小組,共有488戶1735人。全村有林、張、蘇三姓氏.均系漢族。全村勞動力823個,主要從事種養(yǎng)業(yè)和勞務輸出。大銘村歷史悠久,境內(nèi)文物較多,有清代的古瓷窯,有建于雍正八年的……。 |
佛嶺村佛嶺村是國寶鄉(xiāng)政府所在地,是該鄉(xiāng)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金融中心,與國寶村、上洋村、厚德村、格頭村和赤水鎮(zhèn)的蘇坂村毗鄰,下轄佛嶺、洋中、下坑爐、山頭4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土地總面積12平方公里,1999年底全村共有346戶1431人。佛嶺村地勢較為復雜,國寶溪流經(jīng)洋中、下坑爐兩個自然村,沿岸地勢較為平坦,其余多為低山、丘陵。自然資源豐富,現(xiàn)有耕地面積871畝,林地面積11286畝,其中果園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