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村頭有棵大梅樹,故取名梅花村。1958年稱梅花大隊,1983年稱梅花鄉(xiāng),1987年稱梅花管理區(qū),1999年經東源縣政府批準設立梅花村委會,沿用至今。梅花村……。 |
因該地原有一片蒲竹,后改造為農田,合稱蒲田。1958年稱蒲田大隊,1983年稱蒲田鄉(xiāng),1987年稱蒲田管理區(qū),1999年經東源縣政府批準設立蒲田村委會,沿用至今。蒲田村……。 |
因村民希望人人都能感受到太陽的溫暖、世界的和平和社會的安寧,故名。1958年稱太陽大隊,1983年稱太陽鄉(xiāng),1987年稱太陽管理區(qū),1999年經東源縣政府批準設立太陽村委會,沿用至今。太陽村……。 |
因該村從前有個大圍寨,且地處上莞南端,南為下,故名下寨。1958年稱下寨大隊,1983年稱下寨鄉(xiāng),1987年稱下寨管理區(qū),1997年稱下寨村委會,1999年經東源縣政府批準設立下寨村委會,沿用至今。下寨村……。 |
該村從前有三個生產隊,即白泥龍、李樓、大屋,取各自一個字合為“李大白”,后為方便念讀,去掉“大”字,寫成“李白”。1958年稱白泥龍、李樓、大屋三個大隊,后改置合并為李白大隊,1983年稱李白鄉(xiāng),1987年稱李白管理區(qū),1999年經東源縣政府批準設立李白村委會,沿用至今。李白村……。 |
因該村由蘇坑與楊坑兩地合并而成,各取一個字作為村名,故稱蘇楊。1958年稱蘇楊大隊,1983年稱蘇楊鄉(xiāng),1987年稱蘇楊管理區(qū),1999年經東源縣政府批準設立蘇楊村委會,沿用至今。蘇揚村……。 |
該村位于上莞小盆地北邊尾端,山清水秀。因村民覺得“上”“尾”字眼不雅,取近音字“!薄懊馈睘槊鉃槌P鲁C。1958年稱常美大隊,1983年稱常美鄉(xiāng),1987年稱常美管理區(qū),1999年經東源縣政府批準設立常美村委會,沿用至今。常美村……。 |
清乾隆二十年陳姓村民從新倫村遷至該地建村,建村時間相對較晚,屬新村民,故名新民村。1958年為新民大隊,1983年稱新民鄉(xiāng),1987年稱新民管理區(qū),1999年經東源縣政府批準設立新民村委會,沿用至今。新民村……。 |
因該村有一塊很大的坪地用來曬稻谷,故名。1958年稱大坪大隊、巖石大隊,1983年稱大坪鄉(xiāng),1987年稱大坪管理區(qū),1999年經東源縣政府批準設立大坪村委會,2005年兩村合并,稱大坪村委會,沿用至今。大坪村……。 |
因此處靠近河流,河中間有個沙壩,旁邊有小溪,故名。1958年稱沙溪大隊,1983年稱沙溪鄉(xiāng),1987年稱沙溪管理區(qū),1999年經東源縣政府批準設立沙溪村委會,沿用至今。沙溪村……。 |
因該村位于金史到高車的龍脈上,地形為橫地龍,故名。1958年稱紅光大隊,1983年稱橫塘鄉(xiāng),1987年稱橫塘管理區(qū),1999年經東源縣政府批準設立橫塘村委會,沿用至今。橫塘村……。 |
因該地位于兩條像龍的山脈之間,故名。1958年稱紅衛(wèi)大隊,1983年稱二龍崗鄉(xiāng),1987年稱二龍崗管理區(qū),1999年經東源縣政府批準設立二龍崗村委會,沿用至今。二龍江村……。 |
因該地從前養(yǎng)過很多牛,也有很多水塘,故名。1958年稱牛生塘大隊,1983年稱牛生塘鄉(xiāng),1987年稱牛生塘管理區(qū),1999年經東源縣政府批準設立牛生塘村委會,沿用至今。牛生塘村……。 |
因村民希望子孫后代都能聰明醒目而得名。1958年稱醒群大隊,1983年稱醒群鄉(xiāng),1987年稱醒群管理區(qū),1999年經東源縣政府批準設立醒群村委會,沿用至今。醒群村……。 |
因始居者祈望長居久安,得名久社,故名。1958年稱久社大隊,1983年稱久社鄉(xiāng),1987年稱久社管理區(qū),1999年經東源縣政府批準設立久社村委會,沿用至今。久社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