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中石頭較多呈臘黃色,故名。1958年屬黃塘公社臘石大隊;1961年分為上臘石和下臘石大隊,1963年恢復臘石大隊,1983年大隊改為鄉(xiāng),1987年改為村委會,1989年改為管理區(qū);1999年撤區(qū)設村,設立臘石村委會;沿用至今。臘石村……。 |
1958年屬黃塘公社車前大隊;1961-1982年亦為車前大隊,1983年大隊改為鄉(xiāng);1987年改為村委會,1989年改為管理區(qū),1999年撤區(qū)設村,自設立車前村民委員會命名以來沿用至今。車前村……。 |
明隆慶三年(1569)置縣時稱蚌湖,1958年取“蚌”與“方”諧音,寓意此間山水風光旖旎人杰地靈之意,故名。明清朝屬寬得都平湖社、平湖約稱蚌湖村。民國18年(1929)屬柏平鄉(xiāng)蚌湖村。1952年實行新編區(qū)體制屬第十區(qū)蚌湖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58年設生產大隊時稱方湖大隊,1961年體制下放,分設良洞、群星生產大隊。1983年,撤社設區(qū),改為方湖鄉(xiāng),1986年撤區(qū)建鄉(xiāng)(鎮(zhèn))設方湖村委會,……。 |
地形似鳳凰,并取安定之意,故名鳳安。鳳安社區(qū)……。 |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九和公社,設立半崗大隊;1961年瓦溪公社,半崗大隊,1983年撤社設區(qū),稱半崗鄉(xiāng);1987年改為半崗村委會,1989年,半崗鄉(xiāng)改為半崗管理區(qū),1999年改為半崗村民委員會命名以來沿用至今。半崗村……。 |
因此地的耕種水田大多數處于高塅地,故名。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稱圍澳大隊;1961年,體制下放,分出高田大隊,1983年,撤社設區(qū),改為高田鄉(xiāng),1987年改為高田村委會,1989年,高田鄉(xiāng)改為高田管理區(qū);1999年撤銷管理區(qū),設立高田村委會,沿用至今。高田村……。 |
因此地處于上瀨村東部,與上瀨對稱,故名。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稱圍澳大隊,屬九和公社;1961年體制下放,設立瓦溪公社,1983年,撤社設區(qū),改為圍澳鄉(xiāng),1987年改為圍澳村委會,1989年圍澳鄉(xiāng)改為圍澳管理區(qū);1999年撤銷管理區(qū),設立圍澳村委會,沿用至今。圍澳村……。 |
孔埔為古地名,明隆慶三年(1569)永安建縣時為寬得都苦竹派社所轄的14個村之一。清代屬苦竹派約,為其所轄之20個村之一。1952年5月,設立孔埔鄉(xiāng)。1958年10月,成立孔埔大隊。1983年9月,設立孔埔鄉(xiāng)。1987年4月,稱孔埔村委會。1989年12月,設立孔埔管理區(qū)。1998年11月,成立孔埔村委會,沿用至今?灼掖濉 |
蓼坑古稱廖坑。廖坑為古地名,為明隆慶三年(1569)永安建縣時寬得都苦竹派社所轄的14個村之一。清代仍稱廖坑,屬苦竹派約,為其所轄之20個村之一。1952年5月,設立蓼坑鄉(xiāng)。1958年10月,成立蓼坑生產大隊。1961年4月,人民公社體制下放,蓼坑大隊撤銷,分別成立榕豐、聯星、三屋三個生產大隊。1963年3月人民公社規(guī)模調整,榕豐、聯星、三屋三個生產大隊重新合并為蓼坑生產大隊。1983年9月,改稱……。 |
1961年4月,成立留洞生產大隊,屬古竹公社。1963年3月,人民公社規(guī)模調整,留洞大隊被撤銷。1987年4月,稱留洞村委會。1989年12月,設立留洞管理區(qū)。1998年11月,成立留洞村民委員會自命名以來并沿用至今。留洞村……。 |
因地處雞斬崗坑,大徑坑中心地帶,故名。雙坑為古地名,明隆慶三年(1569)永安建縣時為寬得都苦竹派社所轄的14個村之一,此后沿用至今。清代屬寬得都苦竹派約。1952年5月,稱雙坑鄉(xiāng),1958年10月,稱雙坑生產大隊。1983年9月,改稱雙坑鄉(xiāng)。1987年4月,稱雙坑村委會。1989年12月改稱雙坑管理區(qū)。1998年11月,成立雙坑村委會,沿用至今。雙坑村……。 |
四維村是廣東省河源市江東新區(qū)古竹鎮(zhèn)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441621108202。 |
舊稱瓦屑,后以諧音改名,故名。清代稱瓦屑,為寬得都苦竹派約所轄的20個村之一,1961年4月,成立雅色大隊,屬古竹公社,1983年9月改稱雅色鄉(xiāng),1987年改稱雅色村委會,1989年12月改設雅色管理區(qū),1998年11月,撤銷管理區(qū),設立雅色村委會,沿用至今。雅色村……。 |
勝利村地處柏埔河畔兩岸,與臨江金珠工業(yè)園相鄰,距離河源市區(qū)5公里,總人口1615人,357戶,5個村小組,耕地面積1810畝,山地3平方公里,土地資源豐富,無污染,我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點,在上級黨委、政府的英明領導下,依法搞好本村行政食物,完成曬國際部門下達本村的各項工作任務。根據本村的實際,制定本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以及年度工作計劃,并做好組織實施。保戶和開發(fā)利用土地,密切配合好河源市城……。 |
因該村委會靠近大山,種植有玉桂樹,樹茂林密,故名。1958年10月,成立桂林生產大隊,隸屬柏埔公社,1961年4月,臨江公社成立,改屬臨江公社。1983年9月,撤社設區(qū),稱桂林鄉(xiāng)。1987年4月撤區(qū)建鄉(xiāng),稱桂林村委會。1989年12月,改為桂林管理區(qū)。1999年成立桂林村委會,沿用至今。桂林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