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2月,析達縣市(今通川區(qū))城關公社的二馬路、灘頭街、涼水井、會仙橋、柴市街、文華街、翠屏路、珠市街8個街道小組和北巖、張家灣、南岳3個大隊,置東城公社。 1980年8月,公社改街道。 |
1977年2月,析達縣市(今通川區(qū))城關公社,置西城公社。 1980年8月,公社改街道。 |
2002年8月,析西外鎮(zhèn)9個居民委員會和4個行政村村,置朝陽街道。 |
春秋,屬夔子國。 戰(zhàn)國,屬巴國地。 東漢永元二年(90年),屬宣漢縣(今通川區(qū))。 清屬,達縣清風鄉(xiāng)。 民國時期,屬達縣第一區(qū),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置西外鄉(xiāng)。 1950年10月,屬達縣城關區(qū)。 1958年9月,鄉(xiāng)改公社。 1976年2月,劃歸達縣市。 1983年4月,公社改鄉(xiāng)。 1987年10月,鄉(xiāng)改鎮(zhèn)。 2019年12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同意達州市調(diào)整通川區(qū)等5個縣(區(qū))部分鄉(xiāng)鎮(zhèn)行政區(qū)劃的批復(川府民政〔2019〕21號):撤銷西外鎮(zhèn),設立鳳西街道。 |
春秋,屬夔子國。 戰(zhàn)國,屬巴國地。 東漢永元二年(90年),屬宣漢縣(今通川區(qū))。 清,屬達縣清風、明月2鄉(xiāng)。 民國時期,屬達縣第一區(qū);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置東北鄉(xiāng)。 1950年10月,屬達縣城關區(qū)。 1952年3月,置北外鄉(xiāng)。 1958年9月,鄉(xiāng)改公社。 1976年2月,劃歸達縣市。 1983年4月,公社改鄉(xiāng)。 1987年10月,鄉(xiāng)改鎮(zhèn)。 2019年12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復同意通川區(qū)撤銷北外鎮(zhèn),設立鳳北街道,以原北外鎮(zhèn)所屬行政區(qū)域為鳳北街道的行政區(qū)域。 |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置羅江鄉(xiāng),屬達縣。 1958年9月,鄉(xiāng)改公社。 1983年4月,公社改鄉(xiāng)。 1985年1月,鄉(xiāng)改鎮(zhèn)。 1992年7月,劃歸達縣市(今通川區(qū))。 2019年12月,通川區(qū)部分鄉(xiāng)鎮(zhèn)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撤銷原魏興鎮(zhèn),將其所屬行政區(qū)域劃歸羅江鎮(zhèn)管轄。 |
春秋,屬夔子國。 戰(zhàn)國,屬巴國地。 東漢永元二年(90年),屬宣漢縣(今通川區(qū))。 清,屬達縣清風鄉(xiāng)。 清康熙年間,建場。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置蒲家鎮(zhèn)。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鎮(zhèn)改鄉(xiāng)。 1952年3月,屬達縣第六區(qū)。 1958年9月,鄉(xiāng)改公社。 1983年4月,公社改鄉(xiāng)。 1988年6月,鄉(xiāng)改鎮(zhèn)。 1992年7月,劃歸達縣市(今通川區(qū))。 |
春秋,屬夔子國。 戰(zhàn)國,屬巴國地。 東漢永元二年(90年),屬宣漢縣(今通川區(qū))。 清末及民國初年,屬達縣翠屏鄉(xiāng)。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置復興鎮(zhèn)。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鎮(zhèn)改鄉(xiāng),屬達縣第三區(qū)。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達縣第一區(qū)。 1950年3月,屬達縣城關。 1958年9月,鄉(xiāng)改公社。 1983年4月,公社改鄉(xiāng)。 1989年11月,劃歸達縣市(今通川區(qū))。 1995年8月,鄉(xiāng)改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