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為承德縣人民政府和第三區(qū)駐地。 1955年,建初級社;同年6月,撤區(qū),建下板城鄉(xiāng)。 1956年4月,撤鄉(xiāng),建下板城鎮(zhèn)。 1958年,承德市、縣合并,撤鎮(zhèn),設(shè)下板城公社,屬承德市。 1960年4月,為承德市郊區(qū)委員會機關(guān)駐地。 1961年,市、縣分置,復(fù)為承德縣人民政府駐地,同年,析為下板城、大平臺、烏龍磯、牤牛叫、武場、大營子6個公社。 1981年,撤銷下板城公社,復(fù)建下板城鎮(zhèn)。 1987年,大平臺、烏龍磯2鄉(xiāng)并入。 1988年末,柳樹底鄉(xiāng)的常峪溝、胡杖子、石湖、北灣子、大杖子、牤牛叫6個村并入。 |
1949年,屬承德縣第三區(qū)。 1955年,建初級社。 1956年,設(shè)武場鄉(xiāng)。 1958年,撤鄉(xiāng),為武場大隊,屬承德市下板城公社。 1961年,析建武場公社,屬承德縣。 1984年4月,撤銷公社,改建武場鄉(xiāng)。 1989年1月26日,合并武場鄉(xiāng)、黃杖子鎮(zhèn),建甲山鎮(zhèn)。 |
1949年,屬承德縣第六區(qū)駐地。 1955年,建初級社。 1956年,設(shè)六溝鄉(xiāng)。 1958年,承德市、縣合并,撤鄉(xiāng),建六溝公社,屬承德市。 1961年,承德市、縣分置,析置六溝、東山咀、范杖子、前五溝、唐家灣、石灰窯6個公社,屬承德縣。 1984年,撤銷公社,改建六溝鄉(xiāng)。 1985年,撤鄉(xiāng),設(shè)六溝鎮(zhèn)。 1988年末,東山咀、西山咀鄉(xiāng)并入。 |
1949年初,為承德縣和第七區(qū)駐地。 1956年,設(shè)三溝鄉(xiāng)。 1958年,承德市、縣合并,撤區(qū)、鄉(xiāng),建三溝公社,屬承德市。 1961年,承德市、縣分置,析置三溝、五道河、十道河、太平、下院、岔溝、肖杖子7個公社,屬承德縣。 1984年,撤銷公社,改建三溝鄉(xiāng)。 1985年,撤鄉(xiāng),建三溝鎮(zhèn)。 1988年末,二溝、太平鄉(xiāng)并入。 |
1949年,為承德縣第九區(qū)駐地。 1955年,建初級社。 1956年,設(shè)頭溝鄉(xiāng)。 1958年,承德市、縣合并,撤區(qū)、鄉(xiāng),建頭溝公社,屬承德市。 1961年6月,承德市、縣分置,析置頭溝、興隆山、前廟、崗子、兩家5個公社,屬承德縣。 1984年6月,撤銷公社,改建頭溝鄉(xiāng)。 1985年,撤鄉(xiāng),建頭溝鎮(zhèn)。 |
1949年,屬承德縣第八區(qū)。 1955年,建初級社。 1956年,設(shè)馬營鄉(xiāng)。 1958年,撤鄉(xiāng),為馬營大隊,屬承德市雙峰寺公社。 1961年6月,析建馬營公社。 1982年,更名為高寺臺公社。 1984年,撤銷公社,改建高寺臺鄉(xiāng)。 1985年,撤鄉(xiāng),建高寺臺鎮(zhèn)。 1988年末,張營鄉(xiāng)和東坎鄉(xiāng)的北觀音堂、下河口村并入。 |
1949年,屬承德縣第五區(qū)駐地。 1958年,承德市、縣合并,建鞍匠公社,屬承德市。 1961年,承德市、縣分置,析置鞍匠、劉杖子、小白旗、金廠、一間房、新杖子6個公社,屬承德縣。 1984年,撤銷公社,改建鞍匠鄉(xiāng)。 1989年,一間房鄉(xiāng)的一間房、灣子、南溝、后溝、六道溝5村并入。 2015年7⽉,經(jīng)河北省政府批準撤銷鞍匠鄉(xiāng)設(shè)鞍匠鎮(zhèn)。 |
1949年,屬承德縣,為第十區(qū)機關(guān)駐地。 1955年,建初級社。 1956年,設(shè)三家鄉(xiāng)。 1958年,承德市、縣合并,撤區(qū)、鄉(xiāng),建三家公社,屬承德市。 1961年,承德市、縣分置,析置三家、三十家子、和家、志云、轉(zhuǎn)角房、三道溝門、磴上7個公社,屬承德縣。 1984年,撤銷公社,改建三家鄉(xiāng)。 1988年末,志云、轉(zhuǎn)角房2鄉(xiāng)并入。 1996年1月,和家鄉(xiāng)并入。 2015年,撤鄉(xiāng)設(shè)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