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點推薦 > 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美麗巴蜀宜居鄉(xiāng)村示范村[9]
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美麗巴蜀宜居鄉(xiāng)村示范村[9]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huán)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設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的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積極學習推廣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經鄉(xiāng)鎮(zhèn)自主申報、區(qū)縣審核上報、川渝兩地專家聯合評審等程序,擬認定萬州區(qū)分水鎮(zhèn)石碾村等136個村為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美麗巴蜀宜居鄉(xiāng)村示范村。 |
因此地舊有一寨,根據“九龍下海匯,八卦知天星”的說法,得名九龍寨。1951年設九龍村,1961年更名為九龍大隊,1984年更名為九龍村,建立九龍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縣政府撤銷原端橋村與九龍村合并設立九龍村,此名沿用至今。九龍村……。 |
因其境內有一十字路口,故而得名。1953年設立三星村,1961年改為三星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時,以其境內地名“十路口”,經縣政府批準改為十路口大隊,1984年改為十路口村,2001年縣政府撤銷金塔村和十路口村,合并設立十路村,建立十路村民委員會。十路村……。 |
以境內永安寨和為人民謀福利而得名永利村。1951年建立永利村,1958年設立永利區(qū)隊,1961年撤銷永利區(qū)隊設立永利大隊,1984年撤銷永利大隊設立永利村,其名沿用至今。永利村……。 |
以境內地名太地得名太地村。1961年12月,成立太地大隊。1984年5月,撤銷太地大隊設立太地村村民委員會。2006年7月由太地村、五一村合并為太地村,其名沿用至今。太地村……。 |
取“吉祥,歡慶”之意而得名吉慶村。1958年由吉慶區(qū)隊分出,成立金星區(qū)隊,1961年改為金星大隊,1984年改為金星村。2007年和原萬福村合并為吉慶村,其名沿用至今。吉慶村……。 |
因境內有一石,形似石缸,故而得名石缸村。1961年,成立石缸大隊。1984年,撤銷石缸大隊設立石缸村村民委員會。2007年,由興政村、石缸村合并而成現石缸村,其名沿用至今。石缸村……。 |
以地處歧耀山脈得名,故名歧山村。解放后為雙龍村,1961年改為雙龍大隊。1981年更名為歧山大隊,1983年更名為歧山村,其名沿用至今。歧山村……。 |
以重新建立之意得名,故名革新村。1961年12月,成立革新大隊。1984年5月,撤銷革新大隊設立革新村,其名沿用至今。革新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