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源村村民委員會(Lǜyuán Cūn Cūnmín Wěiyuánhuì) 屬南廟鎮(zhèn),位于南廟鎮(zhèn)人民政府西部3千米處。東至南廟村委會,南至洪江鎮(zhèn)絳橋委會,西至雙田村委會,北至中村村委會。下轄北坑、壁上、甘家、綠源、垅仔口、羅家、社下、石坪、殊源、塔前、武舉、小垅、園背、竹棚、田心、老屋16個村民小組。面積9.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1863人,常住人口560人。以駐地命名,意為綠山碧水的源頭。1949年前屬南廟鄉(xiāng)。1949年屬中村、袁北、降橋三鄉(xiāng)管轄。1955年并入白馬鄉(xiāng),1958年為綠源大隊,1962年為綠源公社,1968年為綠源大隊,1983年冬改為綠源村村民委員會至今。
北坑(Běikēnɡ) 位于綠源村委會西3千米處。屬綠源村。面積0.65平方千米,163人,38戶,聚落形態(tài)為集聚形。付氏于明正統(tǒng)年間,由今湖田坪田遷此居住。因駐北坑祖先從北邊搬遷到此,故名。
壁上(Bìshànɡ) 位于綠源村委會西1千米處。屬綠源村。面積0.45平方千米,106人,25戶,聚落形態(tài)為集聚形。劉氏由垅仔口組分居于此。因位于一片山壁上,故名。
甘家(Gānjiā) 位于綠源村西北部0.9千米處。屬綠源村。面積0.01平方千米,80人,19戶,聚落形態(tài)為集聚形。甘氏由湖南省徙此建村,傳16代衰,后黃氏由鄰村綠源遷此繼居。因地處于山嶺上,始居甘氏,故名。
綠源(Lǜyuán) 位于綠源村委會旁。屬綠源村。面積0.45平方千米,150人,50戶,聚落形態(tài)為集聚形。1949年后成立生產(chǎn)隊時命名為綠源隊。黃氏于清順治元年(1644)由四川璧山縣遷此建村。
垅仔口(Lǒnɡzǎikǒu) 位于綠源村委會西南2.5千米處。屬綠源村。面積0.7平方千米,44人,13戶,聚落形態(tài)為集聚形。因當?shù)赜幸凰,四面環(huán)山,仙在水口內(nèi),有坐井觀天的感覺,像籠子一樣,故名為垅仔口。劉氏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由分宜縣大崗山牌坊下遷此建村。
羅家(Luóji。 位于綠源村委會北4千米處。屬綠源村。面積0.55平方千米,124人,35戶,聚落形態(tài)為集聚形。《李氏族譜》載,清雍正二年(1724)羅氏從新余遷此落居時,住在當時羅氏人家中,后羅氏衰,李氏續(xù)居,故名。
社下(Shèxià) 位于綠源村委會北3千米處。屬綠源村。面積0.4平方千米,102人,25戶,聚落形態(tài)為集聚形。古代立過社屋,供給香火,稱為社下,后村名為社下。
石坪(Shípínɡ) 位于綠源村委會西南5.5千米處。屬綠源村。面積1.27平方千米,116人,34戶,聚落形態(tài)為集聚形。在綠源村委會西南3.5千米處,上下有巨石,中間有一平面草坪,故取名為石坪。林氏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由湖南瀏陽東鄉(xiāng)遷此建村。
殊源(Shūyuán) 位于綠源村委會北4.5千米處。屬綠源村。面積0.45平方千米,108人,28戶,聚落形態(tài)為集聚形。劉氏從垅仔口組分此定居。因幾處山泉水匯總于屋邊,組成小河,故名為殊源。鄧氏于明萬歷年間從贛州樂安徙此建村。
塔前(Tǎqián) 位于綠源村委會西2.7千米處。屬綠源村。面積0.5平方千米,106人,34戶,聚落形態(tài)為集聚形。因當?shù)卦幸蛔,故名。傅氏于清雍正年間由鄰村北坑徙此建村。
武舉(Wǔjǔ) 位于綠源村委會西北4千米處。屬綠源村。面積0.47平方千米,78人,19戶,聚落形態(tài)為集聚形。因村中曾出一位武舉人,故名!稓W陽防里十派族譜》載,歐陽氏于唐清泰末年(936)從安?h掛里分此建村。
小垅(Xiǎolǒnɡ) 位于綠源村委會西南3.5千米處。屬綠源村。面積0.8平方千米,84人,24戶,聚落形態(tài)為集聚形。四面環(huán)山,中間隆起一小山,故取名為小垅。易氏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從鄰村下高塘分此落居。
園背(Yuánbèi) 位于綠源村委會西3.5千米處。屬綠源村。面積0.35平方千米,135人,36戶,聚落形態(tài)為集聚形!陡妒献遄V》載清雍正十二年(1734),付氏從鄰村北坑分此居住時,屋門前有菜園,故名。
竹棚(Zhúpénɡ) 位于綠源村委會北4千米處。屬綠源村。面積0.56平方千米,166人,40戶,聚落形態(tài)為集聚形。劉氏從垅仔口組分此落居時,用竹支建房,故名。
田心(Tiánxīn) 位于綠源村委會西0.5千米處。屬綠源村。面積0.55平方千米,160人,43戶,聚落形態(tài)為集聚形。1949年后成立生產(chǎn)隊時命名為田心。
老屋(Lǎowū) 位于綠源村委會西0.5千米處。屬綠源村。面積0.4平方千米,135人,33戶,聚落形態(tài)為集聚形。1949年后成立生產(chǎn)隊時命名為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