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朧塔位于建湖縣寶塔鎮(zhèn)(原名辛莊鄉(xiāng))寶塔村朦朧莊北。為密檐樓閣式磚塔。現(xiàn)僅存三層八面,高約16.7米,底邊長約2米。各層腰檐仍見疊澀磚數(shù)層和石制角梁。底層南向開門,其上二層各有四門,門位上下相閃。塔內2米高處磚砌穹窿頂,北部置有佛龕,中部有扶梯可盤旋而上,現(xiàn)已毀。1934年,省文管會來此勘探,在底層地坪問下42厘米處發(fā)現(xiàn)地宮。地宮為八角形,邊長55厘米,深l47厘米,南向開有羨道,長2l4厘米。地宮北面有彌座,高69厘米、長39厘米,其上置有一石函,高34.4厘米、長65.7厘米、寬35.2厘米。蓋頂端有陰刻正楷“葬舍利函”四字,函內葬有“太平通寶”銅錢百余枚和一黃絹裹著的銀棺。銀棺長9厘米、寬5.5厘米、高6.7厘米,上蓋隱見“…
坐西朝東,主體建筑五間。當?shù)匦叛龌浇痰陌傩彰康阶龆Y拜的時候都會聚集在此。該教堂規(guī)模比較大。教堂始建年代不詳,建筑主體為磚木混合結構。
平整土地時清理多座殘墓,墓坑開口于耕土層下,墓底深度約0.8米,據(jù)零散的棺木和殘坑,墓葬為土坑豎穴木棺墓,墓向約170度。出土器物有高圈足青白瓷碗、厚唇直壁圈足白瓷碗、雙系醬釉陶罐等。
1998年修朦朧塔時,在距塔東北80米挖土,距地表約1米發(fā)現(xiàn)筒瓦及蓮花紋瓦當殘片,為唐代風格,后又在寺前小河里挖出柱礎石6塊,其中正方形兩塊,長寬各80厘米,厚14厘米。鼓形石長寬各64厘米,厚30厘米,中皆方形洞,為該寺殿遺物。
1996年發(fā)現(xiàn),面積約5000平方米,文化層厚約0.6米。地表可采集到夾砂紅陶、泥質灰陶殘片,可辨器形有夾砂紅陶鼎、鬲,泥質紅陶繩紋罐,泥質灰陶盆、缽、豆,方格紋硬陶杯、米字紋、菱形填線紋硬陶甕等。
1947年在溝墩、益林戰(zhàn)斗中犧牲的新四軍指戰(zhàn)員53人,安葬于此。墓前建紀念碑,高6米,墓園占地面積15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