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天后宮瀕臨珠江出?诘牧尕暄,依山傍水,鐘靈毓秀。天后宮依山而建,殿宇輝煌,樓閣宏偉。它集北京故宮的建筑風格與南京中山陵的建筑氣勢于一體,被譽為“天下天后第一宮”。天后宮的前身是建于明代的鹿頸村天妃古廟,清乾隆年間經(jīng)修復后,定名為元君古廟,抗戰(zhàn)時期被日寇飛機炸毀。為順應民意,已故香港知名人士-先生倡導并捐資,于1994年在南沙大角山重建天后宮,并于1996年5月10日(農(nóng)歷三月二十三)舉行盛大的開光儀式。這里一直香火鼎盛,是供人們觀光朝圣的好地方。景區(qū)內(nèi)大角山有炮臺多座,國務院于1982年正式將其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成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青少年參觀學習和緬懷先烈的好去處。地址:廣州市南沙區(qū)天后路88號類型:古跡寺
黃山魯森林公園位于南沙中心城區(qū),占地約2平方米,主峰海拔295米,為廣州南部最高峰,是廣州城區(qū)最大的免費森林公園。公園集旅游觀光、健身休閑、運動探索和教育科普等功能于一體。內(nèi)有六個功能景區(qū):鄉(xiāng)村牧歌的野花繡地,白湖帆影的在水一方,原野林語的深谷氧吧,自然遺存的歷史回聲,動感地帶的野營探險,高爾夫休閑運動區(qū)的優(yōu)雅揮桿。這里是一幅山水交融的綠色畫卷,匯集了山、城、林、海、湖、廟、石、溪、亭、榭、閣等豐富的景觀元素。地址:廣州市南沙區(qū)光業(yè)路與石抖街交匯處以西300米南沙碧桂園南部,港前大道南路線:分有東、西兩個門。東門從九王廟村進,西門從大涌名幸電子廠附近進。收費:免門票(目前)黃山魯森林公園景色開放時間:08:30-16:30類型:森林
金鎖排燈塔位于上橫檔島東側(cè)金鎖排礁(即上、下橫檔島之間橋墩下)。該礁石在-戰(zhàn)爭時稱飯?zhí)}排,-戰(zhàn)爭前,林則徐在上橫檔島和此礁上與東莞靖遠臺間安設木排鐵鏈,可開可合,成為虎門要塞攔江截艦的“金鎖銅關”,后因在其上安樁建攔江鐵排而被后人稱為金鎖排,面積約0.0004平方公里。在珠江流域一帶,小的礁石被稱為“排”,大一點則稱呼為“礁”,再大點則是像舢板洲的“洲”,之后便依次是“圍”“沙”。金鎖排燈塔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為當時廣州海關建造。初期使用煤油燈作為光源,之后改用乙炔燈。1987年7月改造,方塔上加白色圓形玻璃鋼塔,高13米,改用新型燈具。金鎖排燈塔是廣州最早航海燈塔,對于了解廣州航海史的發(fā)展進程具有一定的意義1993年
蒲洲炮臺位于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qū)南沙街道鹿頸村蒲洲山東南方的山梁上,與南面大角山炮臺相望。始建清光緒十一年(1885)。占地總面積約769.55 平方米。蒲洲臺原門樓已毀,現(xiàn)新修。炮池現(xiàn)存3處,是典型的后膛炮池,大炮等已消失。1號炮池呈扇形,2、3號炮池呈圓形,炮巷連接炮池,炮巷內(nèi)有子藥庫。1997年在維修工程中對炮池、門樓、炮巷進行了維修保養(yǎng)。2008年再次對其進行了維修。是虎門炮臺現(xiàn)存的主要部分之一。炮臺見證了中國人民抗擊帝國主義列強入侵的歷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開幕式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1982年2月,并入“虎門炮臺”,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橫檔炮臺位于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qū)南沙街道南北臺社區(qū)居委港前大道以東虎門水道上的上橫檔島。占地面約7900平方米。在下橫檔島之北,大虎山島之南。島上現(xiàn)有清光緒十年(1884)時后膛炮池八處及兵房、官廳、庫房、坑道和鴉片戰(zhàn)爭時炮臺遺址等。1985年以來多次進行維修保護。是虎門炮臺現(xiàn)存的主要部分之一。自清康熙年間至今,上橫檔島上的炮臺歷經(jīng)近三百年,見證了中國人民抗擊帝國主義列強入侵的歷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開幕式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1982年2月,并入“虎門炮臺”,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下橫檔炮臺位于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qū)南沙街道南北臺社區(qū)居委港前大道以東的虎門水道中間的下橫檔島,占地面積約6700平方米,F(xiàn)保存的是清光緒八年(1882)建的9處后膛炮炮池。按從西向東排列的順序編為1號至9號炮池,后膛大炮今已全無。島的中心偏北側(cè)有官廳、兵房、庫房。是虎門炮臺現(xiàn)存的主要部分之一。炮臺見證了中國人民抗擊帝國主義列強入侵的歷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開幕式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1982年2月,并入“虎門炮臺”,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角山炮臺是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角山炮臺雄踞虎門西岸,與沙角炮臺隔江對峙,扼守虎門水道出口,構(gòu)成虎門要塞的第一道防線。在鴉片戰(zhàn)爭時期,英勇的軍民在此與外國侵略者殊死搏斗,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壯烈詩篇。大角炮臺位于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qū)南沙街道鹿頸村大角山。現(xiàn)在的炮臺是清光緒十一年(1885)建設的后膛炮臺。遍布在整個大角山南北兩個山梁,占地總面積約18000平方米。它們分別為振威、振定、安平、安定、安威、安勝、安盛(流星)。和一處火藥局。這次普查又在振定臺附近發(fā)現(xiàn)兩個炮池。它是虎門炮臺的主要炮臺之一。各炮臺都有完整的炮池、坑道、門樓,部分還有獨立的火藥局及軍事設施,唯火炮全失。大角炮臺見證了中國人民抗擊帝國主義列強入侵的歷史,在中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