綸生白公祠,位于海珠區(qū)龍?zhí)洞寮s西大街22號,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再次重建,省級保護文物。清光緒年間,白氏后人白綸生以辦悅盛商行發(fā)家,成為富商,在村內辦興仁書院和醫(yī)院善堂,捐資賑災,救濟貧苦村民,受到當?shù)匕傩辗Q頌。獲光緒皇帝封“準道員”職銜并賜“樂善好施”牌匾嘉獎。綸生白公祠,建筑風格堪稱廣州老祠堂中“典范”之作,整個祠堂糸青石磚瓦打造而成。檐柱上“郭子儀祝壽”花紋浮雕圖案栩栩如生,多達數(shù)百人物。其精美程度令人驚訝不己。此外,祠內的斗拱、柱梁、柱基均有精細的石刻、木雕、磚雕或灰雕多種動植物圖像,造型栩栩如生,線條流暢,為廣州同類建筑所罕見。正堂的兩側的“檐柱”上,各雕有獨特的“獅臨風水”造型,現(xiàn)
走進瀛洲牌坊進村,迎面而來的就是小洲人民禮堂,這黃色外墻的建筑是小洲村的標志性建筑。整個建筑外墻是黃色的,正上方寫住小洲人民禮堂幾個大字,從外面看真是頗有以前時期的感覺。里面比較空曠,很多時候會有人來搞展覽,一個很不錯而又有價值的地方。地址:廣州市海珠區(qū)小洲村拱北四巷(近土洲路)類型:現(xiàn)代建筑游玩時間:建議10-30分鐘開放時間:全天開放門票信息:免費開放。
牌坊近似牌樓,本是用來裝點或慶賀用的建筑物。但在封建社會里,牌坊卻是崇高榮譽和權威的象征,它是歷代統(tǒng)治者表彰顯宦節(jié)婦、功臣世家而建立的,樹牌坊是彰德行、沐皇恩、流芳百世之舉,是人們一生的最高追求。巨大的石牌坊不僅是難得的藝術珍品,而且也反映了大家族盛衰變遷的歷史。今天只要有錢,誰都可以建造牌坊,廣州市幾乎每個村都有牌坊,人們見多不怪,習以為常。不過,在海珠區(qū)龍?zhí)洞逵幸蛔皹飞坪檬迸品,因這座牌坊是秉承皇帝旨意修建、上刻“圣旨”二字,又稱“圣旨牌坊”,這廣州市并不多見,故而曾經(jīng)令人稱奇和仰慕。今天,它成為廣州市的歷史文物之一。一座牌坊是一段歷史,一座牌坊是一個故事。龍?zhí)洞暹@座牌坊是為表彰白綸生而修建的。白綸生(1823——1893)